理论前沿
学术研究
-
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大数据时代,建设数字乡村,以数字手段更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升级流程,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新路径。数字乡村建设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村的数字化,即对地理、人口、建筑、产业分布等...
2022-09-27 -
人才合理流动促区域协调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人才是第一要素”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区域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相对来说,欠发达地区受财力物力及...
2022-09-27 -
【新时代这十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部...
2022-09-09 -
【理响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这十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热情呼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自此开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
2022-09-09 -
【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
2022-09-09 -
处理好六大关系 为乡村文化振兴护航
近年来,党和国家将乡村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3年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攻坚事业从此驶入了快车道。2017年,党的...
2022-09-08 -
全国性合作平台促进博物馆文创发展
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文博工作作出了许多明确指示,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
2022-09-08 -
身份研究视角由现代转向后现代
身份指在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于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阐释和建构,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身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往关于信任的研究主要从本质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视角展开。近年来,学界从很多新...
2022-09-08 -
让农耕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社会留存的独特文化,具有重大的传承利用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社会生产发展趋势及中国农村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振兴乡村规划等,广...
2022-09-08 -
【理响中国】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夏忠臣,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海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
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