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学术研究
-
宫廷到市井:唐代住居与文学
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研究住居与文学,需要把创作主体和书写对象置于住居空间中,通过物质化的场景再现,探讨创作者如何通过文学书写来表达生活体验、生存状态与生命意识。唐代时期,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到前...
2022-08-25 -
唐代碑志书写中的洛阳
隋代负责两京建设的宇文恺撰有《东都图记》、隋著作郎诸葛颍著有《洛阳古今记》、唐著作郎邓世隆作《东都记》等。虽然这些唐东都共时文献资料多佚失,但幸运的是,河洛地区新出碑志数量巨大、内容广博、时代序列完整...
2022-08-25 -
未来再出发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 通讯员 程祖浩)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2022-08-24 -
中国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新方案
全球贫困治理面临巨大挑战,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世界银行在2021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约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其中新冠疫情将使超过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同时,过去四十年来,中国贫困人...
2022-08-24 -
新行政法的时代任务
按照形式主义法治的理解,法律应当为自由留白。为此,面对市场、社会、个人等法外空间,法律应当严格划定自身的活动界限,除非必要,尽量不去侵扰、介入法外空间。刑法上的伤害原则,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诉讼法中...
2022-08-24 -
从国家建设视角理解现行宪法
宪法学的研究,往往从宪法概念的界定出发,同时围绕着成文宪法展开;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部宪法,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集中载明和权威宣示,宪...
2022-08-24 -
回流农民工: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受宏观政策导向、产业区域转移、家庭生计需求、个人发展诉求等因素的交织影响,农民工回流趋势愈发明显、数量规模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才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由此,学术研究领域产...
2022-08-24 -
以系统论构建美丽中国
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站在人类存续的高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人们对生态伦理和环境正义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曾经并不突出,但随着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自然资...
2022-08-24 -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是张晓晶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将国家资产负债表方法应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首次探索。该书估算了中国近代...
2022-08-24 -
以机制建设助力老龄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影响,家庭照料资源日趋紧张,外部为老年人及家庭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制还不健全,激励老年人及家庭消费的市场及供需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各类老龄产业资源配置科学化、合...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