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再出发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日期:2022-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 通讯员 程祖浩)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事业,通过相关研究助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月19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研究》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项目负责人为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高峰为论证会致辞。高峰表示,体育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逐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他表示,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现实紧迫性,希望项目组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时空视野中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此项目研究为引领,带动北京体育大学师生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出北体人的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对课题进行了报告,此次报告分为三大部分,总共十一个章节。她从研究背景、研究价值、总体框架、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等7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并重点介绍了此次课题的两个价值维度。第一,学术价值:深入理解“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理解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关系,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理论。第二,应用价值。从制度建设、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体育治理、冬奥遗产、体育外交等不同角度阐述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对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进行宣传普及,提升民众健康意识,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国庆首先表示肯定。就本次报告的问题而言,他建议加强体育强国的学术史梳理、分析体育强国建设存在和问题困境,也可以围绕“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此外,除了北京冬奥会对体育强国的意义外,也需要关注北京夏奥会,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双奥之城”对体育强国的意义。
天津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欣表示,报告应当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从体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性出发凸显如何“加快”,增设青少年体育内容,体现体育治理的重要性。
吉林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邵桂华建议说,报告应确立合理的研究范式,寻找到能够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驱动力,建立体育强国建设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运行机制。
除了体育领域的专家外,会议还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点评。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邹广文认为,建议课题研究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既要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要提出具体实操方略,另外要在突出惠及每一个体的角度凸显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的本质差异。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认为,报告应该宏观把握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并充分考虑到目前国际形势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影响,同时既要学习国外开展体育的先进经验,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
最后,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安然对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设立重大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安然提出,项目组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研究的根本遵循,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弘扬时代风貌,希望北京体育大学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