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学术研究
-
重读文学经典 写好乡村人物
■ 孟繁华 “新山乡巨变”写作计划,是中国作协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写作计划,它是脱贫攻坚写作潮流的延续和提升。客观地说,在这个写作计划指导下,确实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受到读者欢迎甚至获得茅盾文学奖...
2024-05-24 -
生长的城市与文学
■ 蔡东 几年前的夏天,我与家人去敦煌旅行。知名景区自然要好好游览,观壁画,骑骆驼,也从俗拍摄游客照。驴肉黄面吃过后,导游劝说莫去玉门关,说路途远,没什么好看的。心里自然知道,那里没什么好看的,...
2024-05-24 -
持续引领青年学子勇攀学术高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田聪娇 蔡晓诗)5月1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湖北省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武汉大学...
2024-05-22 -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刘思雨)为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5月16日上午,学习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
2024-05-22 -
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生生之德、取之有时...
2024-05-22 -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有突出特性的中华文明凝聚并滋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基础上不断创造并承载着...
2024-05-22 -
敦煌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敦煌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标本意义。敦煌的环境艰苦,人口较少。在古代,人就是生产力,敦煌这个人口较少的西北边缘之地绝不会是最富庶的地方,但它却成为“华戎所交一...
2024-05-22 -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中匈合作
2024年5月5—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尽管中匈两国相距遥远,体量和全球影响力也存在差异,但两国都高度重视互联互通、强调基于务实合作而非意识形态的关系建设...
2024-05-16 -
商务印书馆发布2024年5月十大好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胡子轩)5月8日,商务印书馆发布5月十大好书,《理想国(政制)》、《斯特拉博地理学》、《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彼特拉克的战争:黑死病阴霾下的佛罗伦萨》、《史学、经学...
2024-05-16 -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数字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其本质来看,它是人基于自然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超自然”物质性力量,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倍增效应十分显著,有利...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