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理论热点
-
推动文艺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新质态,新时代发展艺术产业的关键在于融入数字科技,促进数字科技与艺术产业的协同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0-10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
2024-10-10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为新...
2024-10-10 -
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统
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的文化传统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体的一条主线,是中...
2024-10-10 -
人在事中:史学研究的新可能
当下中国史学表面的繁荣难掩内在发展动力的不足。无论是对碎片化的忧虑,还是三大体系建设的呼吁和努力,从不同角度显示了问题所在。要想突破瓶颈,关键并不在于开展更多的具体研究,而是要对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
2024-10-09 -
从“哲学史”到“哲学史”
无论我们是否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看作中国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真正得以确立的标志,中国哲学史在中国的发展都是在中西文明冲突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从一开始这个学科就伴随着“中国有哲学吗”这样的质...
2024-10-09 -
宋学推动宋代国家治理
宋学是在唐代儒学复兴的基础上,经两宋数代思想家的创造性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流派。其核心理念包括重视思辨、强调义理、推崇理性、讲究致用等。宋学不仅是对古代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更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024-10-09 -
计算与细读:数字时代的文学批评
在文学与数字日益交融的新时代,科学与人文的界限正在被重新定义。自20世纪50年代C. P. 斯诺提出并阐述“两种文化”概念后,人们开始关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如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逐渐弥合这...
2024-10-09 -
数字时代的文学史料工作
数字时代来了。“来了”——不明就里,却分明望见,使研究者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惘惘的威胁”。无论我们的态度是迎、是拒,我们已在它的巨大影响下作出了改变,未来必将改变更多。目前所见对它的描述中,尽是“...
2024-10-09 -
数字人文时代文学批评的“喜”与“忧”
何谓数字人文?哈佛大学的包弼德教授有一个经典的回答,在他看来,数字人文研究不同于传统人文研究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资源,二是数据,三是用计算性方法查找和提取数据,四是用计算性...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