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理论热点

【聚焦学理中国】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工作的三原则

 日期:2024-10-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宣讲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为此,无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是基层宣讲员,当前做好精神宣讲工作都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原则。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做好宣讲工作要用坚定的立场对待政治、用深刻的道理解读政治。政治引导是宣讲的基本功能。强调宣讲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宣讲搞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青年学生各种“为什么”“怎么看”的追问;作为一名基层宣讲员,所讲的政策、方针和观点要经得起人民群众各种“为什么”“怎么办”的拷问。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宣讲时,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政治性,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案例还是讲理论、讲历史的方式开展宣讲,都要体现宣讲工作的政治引导功能。譬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还是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更是办好高校思政课、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战斗堡垒,从而全面深刻认识到自身必须责无旁贷地做好宣讲工作,增强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历史主动,实现坚守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与学会“用学术讲政治”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源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特质,也是宣讲的根本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新时代做好宣传工作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听众,并指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改造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谱写崭新时代华章的必然要求。所以,宣讲工作要做到学、思、用的融会贯通,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全面系统地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善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讲清楚、讲透彻。同时,要高度重视宣讲的实践性特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统一到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上,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作为一名宣讲员,在基层宣讲过程中要认识到基层宣讲面对的受众群体多为普通群众,且其接受的程度参差不齐这一情况。因此,做好宣讲要注重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推动宣讲走深走心走实。此外,宣讲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城市社区等,做到靶向宣传,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打通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宣讲员还要做到关切现实,使宣讲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合拍对路,帮助人民群众热心解答和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注重启发式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分析和思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时代课题,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准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水到渠成得出“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结论。

  同时,做好宣讲工作,不管是必要的灌输,还是启发式的宣教,都要用好用活宣讲语言,实现宣讲语言通俗化,让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宣讲员要善于讲故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入乡随俗”,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为百姓所接受。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伟大成就及第二个百年宏伟蓝图的故事,通过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这样的宣讲才会鲜活,才会有味道。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