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学术研究
-
蹚出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
本报讯(记者吴楠)10月24日,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的《江苏十三绘: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市域图景》新书发布暨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探索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江苏有更集中的体现,...
-
以诗歌翻译见证中法文化交流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重要的一环,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翻译家,叶汝琏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家学氛围的影响下,早年的叶汝琏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为他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叶汝琏的中学时代正...
-
余光中文学和翻译中的乡愁
探讨余光中的文学和翻译思想,离不开“现代性”和“乡愁”这两个主题。余光中的文学和翻译围绕中西之间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展开。有论者指出:“余光中诗意的思想不仅隐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从‘古典’到‘先锋’...
-
【书评】文明互鉴视野下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
天府文化是依托成都平原,覆盖“天府之国”四川,辐射周边地区,且始终与中华其他地域文化和海外文化保持密切交流的一种高度发达的地域文化形态。无论是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多种文化要素交汇融合的独特样本,作为多...
-
推动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10月12日,第二届“面向亚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亚洲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知识生产”。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学术委员会...
-
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如何建设新文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0月12日,“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论坛”会议现场 校方提供 促进科...
-
积极拓展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空间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原创性概念,新质生产力凝聚了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
-
多元视角下的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
◇本报记者 武雪彬 通讯员 张超 第五届中国近代经济史研讨会近日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近代中国经济再发现:新方法、新材料与新问题”的会议主题,就财政税收与货币金融、商人企业与商业组织、行业与...
-
从《论语》走进儒家的精神世界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李静)9月27日,202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当日,“论语学研究”工作坊在孔子研究院举行。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认为,《论语》的思想体现在《论语...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