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
艺术地理学的发展与使命
自从20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雨果·哈辛格尔创造了“艺术地理学”一词之后,百余年来艺术地理学领域不断开拓,自清末刘师培在《论美术援地而区》一文中首次明确阐释地理环境与美术的关系至今,书法地理学、音乐地...
2024-09-09 -
大语言模型在民间文献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优秀...
2024-09-09 -
依法化解城市数字化治理的伦理难题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以便于“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我国城市正在大踏步地走向数字化...
2024-09-09 -
漕运助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漕运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国家性,对于保障古代王朝的巩固与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军事、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漕,水...
2024-09-09 -
【聚焦学理中国】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2024-09-02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是”与“应该”
作为事实判断的“是”与作为价值判断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范畴。“是”指的是描述世界实际状态的事实性陈述。这类判断旨在表述事物的状态或性质,并且可以基于客观证据进行验证。“应该”指的是...
2024-09-02 -
《当代中国》丛书续编工作启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讲话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8月30日,《当代中国》丛书续编工作启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全体会议并讲话...
2024-09-02 -
“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与全球治理改革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实施十余年。当前,从发展导向认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导向是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规则导向的超...
2024-08-30 -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思想纵横)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多次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新时代以来,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2024-08-30 -
阐释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确立方式
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之间进行相互理解的行为,从哲学角度来说是具有阐释学性质的实践。文明交流互鉴是为了寻求共同的价值,这就意味着价值不是单方面被宣告或颁布的,而是在阐释学实践中进行相互理解的产物。...
2024-08-26 -
中国倡议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6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6年时间,但目前取得的进展与实现目标的要求仍相去甚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任...
2024-08-26 -
文学经济批评的可行性
文学与经济之间存有互动关系。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中渗透着经济要素。譬如,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画方面,自古罗马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到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金钱对人物心理状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4-08-26 -
引导青年增强幸福感的实践理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
2024-08-26 -
基于生态文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构建
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利用土地...
2024-08-26 -
从六个维度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要求和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我们奋进新征程中进...
2024-08-26 -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为此,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
2024-08-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论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动...
2024-08-26 -
探索数字化时代跨文化交流新范式
区域国别文化交流,即不同地理区域与特定国家间在文化层面的相互沟通、影响与学习,广泛涉及语言、艺术、文学、音乐、舞蹈、传统习俗、价值观及科技知识等多个领域。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全球交流及融合...
2024-08-26 -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演进路径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推动全球教育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形式,以“国际理解”为基本理念,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全球视野、国际理解意识以及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视点出发来考虑、处...
2024-08-26 -
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一条引领中国进步发展的复兴之路。实践表明,新时代的进步发展总是与新时代的精神需求相对应,新时代中国精神对于我们顺应时代、...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