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规划出台了!事关粤港澳大湾区7000万人
日期:2021-03-26
来源:九派新闻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从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称《发展规划》)近日印发。
据了解,国际食品谷选址位于大鹏新区坝光。《发展规划》提出,深圳主动承担食品产业变革重大历史使命,将深圳国际食品谷打造成为全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食品产业金融汇聚中心,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将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营养健康领先示范区。
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正当时!
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7000万人不断升级的食品结构需求,先行示范区肩负新时代食品产业变革使命。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舌尖上的安全”,食品产业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专业人才匮乏、企业融资困难、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
大力推进国际食品谷建设,依托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集群,整合现有优势条件,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源,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打造食品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化标准的食品产业领先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国际食品谷规划图
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开始干!
据悉,《发展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按“一三五十”规划体系部署推进,即:打造一大优势品牌、坚持三大战略路径、实施五大产业工程、布局十大重点产业,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位一体化共建模式,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释放创新要素创造活力,聚焦由“0”至“1”原始创新,分三阶段推动国际食品谷成为全球食品营养领域前沿技术、核心产品、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借鉴荷兰食品谷的经验
荷兰食品谷凭借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创造出650亿美元的年产值、325亿美元的出口额,为深圳国际食品谷加快产业发展、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提供参考借鉴。《发展规划》多处提到荷兰食品谷的经验。如,荷兰食品谷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挑战,通过构建从育种到产品流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模式,因地制宜、规划先导发展花卉、蔬菜种植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特色产业。荷兰食品谷创新“政府+科技机构+企业”黄金三角管理模式,依托众多类型实验室开展全流程技术创新,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转移转化措施,有效提升冷链物流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保障食品流通环节安全可控。
三个100,推进“三链重构”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98487家食品生产经营持证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0%以上,且集中于流通环节,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基础薄弱。
《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改造传统食品产业、培育新兴食品产业、布局未来食品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汇聚100所高校研究院、科研机构,打造100个国际国内高水平研发团队,引进100家具有超强研发能力、超大生产规模、超高制造水平的食品企业,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
开发坝光科创先导区
《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发坝光科创先导区,布局坝光战略产业区:
优先发展个性化食品与精准营养、智慧农业、新资源及海洋食品、健康营养管理与咨询产业等四大产业。
加强应用型企业创新中心、企业总部两类载体建设,构筑集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中试应用等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布局体系。
重点面向农业食品领域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创新载体,进一步加强产业拓展区土地整备,为各类要素汇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空间保障。

坝光核心启动区
记者 / 李璨
编辑 / 李添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