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理论前沿

  •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绩溪县在“文化兴县”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全县...

    2022-09-27
  • 全面彰显新时代十年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9月23日,《新时代这十年》丛书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在京举行。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担任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并为丛书...

    2022-09-27
  • 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大数据时代,建设数字乡村,以数字手段更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升级流程,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新路径。数字乡村建设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村的数字化,即对地理、人口、建筑、产业分布等...

    2022-09-27
  • 语言、手稿、文献与社会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班晓悦)9月12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中心与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举办的“语言、手稿、文献与社会文化——古典与中世纪研究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京举行。参会专家学...

    2022-09-27
  • 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方略

    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萧公权的《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等,都是反映探索历程的重要文本。21世纪以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

    2022-09-27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近些年,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并未缺位,但对其与人类文明...

    2022-09-27
  • 人才合理流动促区域协调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人才是第一要素”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区域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相对来说,欠发达地区受财力物力及...

    2022-09-27
  • 【理响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这十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热情呼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自此开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

    2022-09-09
  • 【新时代这十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部...

    2022-09-09
  • 【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

    2022-09-09
  • 让农耕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社会留存的独特文化,具有重大的传承利用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社会生产发展趋势及中国农村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振兴乡村规划等,广...

    2022-09-08
  • 身份研究视角由现代转向后现代

    身份指在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于个人经历和社会地位的阐释和建构,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身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往关于信任的研究主要从本质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视角展开。近年来,学界从很多新...

    2022-09-08
  • 全国性合作平台促进博物馆文创发展

    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文博工作作出了许多明确指示,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

    2022-09-08
  • 处理好六大关系 为乡村文化振兴护航

    近年来,党和国家将乡村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3年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攻坚事业从此驶入了快车道。2017年,党的...

    2022-09-08
  • 【理响中国】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夏忠臣,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海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

    2022-09-08
  • 重写与回溯:清代文学创作中的“明代”想象

    复古是清代文学的主题词之一。在这个被今人看来具有总结性的文学时代,所复之“古”不仅有蔚然成说的秦汉、唐宋等,刚刚过去的明代也成为“古”的重要时段。清人的诗文词赋喜欢吟咏明朝故事,小说戏曲喜欢将故事背景...

    2022-09-05
  • 汉学研究的中国视角生成及价值

    汉学(Sinology)早已成为一门显学,呈现了外国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基本形态。它是外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了解外国如何看待自己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世界各国汉学与中国学界的互动和合作日益紧密,并...

    2022-09-05
  • 高质量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

    都市圈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城市间、区域间交流合作,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8月27日,2022年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暨第二届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

    2022-09-05
  • 深化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

    2022-09-05
  • 城市大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9月1日,“城市大脑首批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城市大脑术语》《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三项团体标准(以下简称“三项标准”),这是我国乃至世界首部城市...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