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深圳双碳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日期:2023-06-20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圳双碳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于2022年11月批复立项,李正国为中心负责人, 目前研究团队有 21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学历11人,涵盖了双碳、能源、环境、经济、教育、管理、检测等专业领域。基地以“国际合作,构建双碳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体系”、“产教融合,建设双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平台”、“课证融通,完善双碳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碳中和技术研究院为载体,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多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力求在深圳市双碳技术技能上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社会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人才标准、考核模式等工作,将其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双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

  基地负责人

  

图片1.png


李正国,中南大学博士,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现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碳中和技术研究院院长,多年来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碳中和技术、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等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一等奖2次。发表论文20多篇,授权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10余项。


  骨干研究员


图片2.png

于湛,博士,日本埼玉工业大学博士,现任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从事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和双碳技术的的研究,先后被评为2017-2018年度教学优秀,2020年广东省互联网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等荣誉称号。主持市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了7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和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图片3.png




贡恩忠,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曾参加过广东省课题《基于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创客空间模式研究与探索》的研究,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主要成果汇总:1)参与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4项,经费140万;校级重点课题1项,经费16万。2)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3)参与2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修订。


图片4.png




张丛光,碳中和技术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副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工学博士,TC297温室气体国标组及绿色供应链国标组成员,深圳市工信局、科创委和社科联等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池供应链低碳发展战略规划、产品碳足迹等级评价规则及标准化、供应链环境合规以及复杂系统的碳源-碳汇时空分异与调控策略。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多项省市级科技项目,担任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与产业低碳化发展专委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环境分会理事、RenewableEnergy等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等社会职务。


图片5.png




王小享,博士,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气候变化相关课题研究,擅长使用各类计算模型诠释气候变暖的机制与其对社会的影响。2020年,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截至目前,在环境与气候领域SCI期刊发表论文30篇,一作/共同一作/通讯论文14 篇。同时,长期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从事科普教育工作。


图片6.png



纪卓巧,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研究专长为毫米波宽带圆极化天线、互补源天线、介质棒天线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