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式书院如何发展

 日期:2023-05-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5月20-21日,“未来人才培养与中国式书院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海内外15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书院代表与会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发展过程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书院制改革,新型书院建设以“学以成人,全面成长”为主题,以学部为单位,以本硕博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使命,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成长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两个大局”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精准把握发展方向。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庞思平表示,书院制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提炼书院制育人的实践经验,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多方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二是立足社会需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活动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四是统筹师资力量,实施全员“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抓手;五是打造学生宜学生态,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六是强化素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表示,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近年来,澳门大学探索书院制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知识整合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平台。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公民。我国现代高等教育需要更好地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书院系统能够实现课堂内和课堂外充分结合,打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住中学,在学中住,知行合一,从而达到全人教育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常桐善表示,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书院制教育模式与特征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征是类型多样化,教育活动多元化,教育资源和机会优质化,教育活动社区化、组织自主化,学生参与活动兴趣化,活动组织、宣传、实施等数字化,人才培养聚焦“核心能力”、兼容“学术能力”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美国书院制教育更多是通过构建居住学习社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高品质实践学习经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表示,治理体系改革是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关键所在。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书院制改革,坚持立足一流本科教育,实现一体化培养的深远成效。面向未来推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要不囿于课程、专业等微观要素优化布局,以问题、能力、价值养成为导向,横向上持续推动交叉培养和学科融合,纵向上以长周期视野重构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方案、培养体系,结合书院制教育,构建多元立体敞开的培养生态。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对书院制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书院制教育的新理念与新实践”、“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色与经验”、“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此外,还围绕书院制培养下的学生体验、书院学生的协作发展和共同体意识构建、书院制培养下的学生发展评价、跨学科背景下书院学生的体验与认知等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