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150期“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

 日期:2012-08-13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150期

“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

2012年6月12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特区报协办,深圳深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承办的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150期--------“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在富丽华大酒店举行。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来自北京的原中国旅游学院王兴斌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马敬仁教授、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院长章牧教授、中国EAP(即员工帮助计划)在线负责人白桦老师、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主编周国和、旅游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研究会会员、新闻媒体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与会人员就“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 的专题进行了演讲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自1970年不丹国王提出了以幸福指数代替GDP后,幸福成了世界热门话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幸福广东”,并写了三副对联。横批均为“共建共享”。一、加快转升级政府是关键,建设幸福广东匹夫也有责。二、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三、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为幸福广东尽职履责,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

作为旅游业的各位领导、学术专家各企业精英,有责任有义务更有热情对如何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提出好的建议和有建设性的、前瞻性的见解。

会上,首先由中国旅游学院王兴斌教授演讲了“幸福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属性与功能的新思考”。

王兴斌教授认为:幸福作为衡量人的生活质量的标准,他没想到它是由不丹这么一个世界上不能说是最小的国家,也是最小国家之一,也不能说是最穷的国家,但是也是最穷的国家之一提出来的,而且是一个国王主动提出来。

现在汪洋书记把幸福两个字和广东连在一起,提出建设幸福广东。到底怎样才算幸福,现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搞了许多个指标,打多少分,评定某某城市的幸福指数。他认为,幸福,对—个社会来说,一要生态环境良好,二要社会经济发达,三要法治民主规范,四要文化教育繁荣,五要社会安定和谐。

谈到幸福与旅游,从幸福的视角下来思考旅游业的性质与功能。他说: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以前,旅游是政府行为,是事业行为,国旅,中旅,青旅实际上都不是企业,都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社长、总经理都是国家干部。1964年成立的国家旅游局,正式名称叫“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那个时期有旅游接待活动,但是没有旅游业,更没有旅游经济。

1979年前后,邓小平提出,“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行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从此以后,旅游接待开始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现在在座的老总都是市场行为的执行者,是企业雇主或雇员,而不是国家干部,不是处长、科长,应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不可以想象今天中国旅游业会发展到这个程度,短短三十年会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所以从事业变成产业,从政府附属机构变成市场主体,这是中国近三十多年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变化,那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这个转变就把旅游业放进市场经济环境中去了,直到2009年国务院43号文件,提出要把旅游业建成国家的战略型支柱产业,就很明确是产业,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要把旅游业建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个现代服务业的理解就有问题了,现代服务业就到底只是产业,还是除了产业以外有其他的意义,如社会事业,就值得思考了。

就文化而言,现在很明确,文化有事业,有产业。老百姓日常的文化生活,去文化馆,去博物馆参观,听广播、看新闻电视,这些都是事业,应该是政府掏钱;那么文化产业,这个产业就是市场行为,去看一场高端演出就是市场行为。现在很明确,文化有事业和产业两个方面。体育现在也分事业、产业。体育事业就是老百姓的日常体育活动,政府应提供老百姓健身运动的环境,开放青少年踢足球的场地,开全国运动会,等等,这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体育产业,按照国外来讲,足球比赛,正在进行的欧洲锦标赛,那就是产业,完全是市场操作的,政府是不掏钱的,人家有没有官办、官员任会长、秘书长的足球协会。体育,从政策上讲现在有事业,也有产业。

我们的旅游业,第一次转变是从事业变成产业,大发展了。那么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特别我国东部地区,包括深圳在内,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上,应该基本上进入全面小康了,全国还远远没有达到,但是东部地区就是小康了,而且现在政府也不差钱、不缺外汇,可以这样讲,二十年前,那时候政府发展旅游业,按照邓小平的意思就是赚美元,现在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美元,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过多了,希望老百姓更多的花美元,太多了反而是一个问题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旅游业到底是个什么属性,发展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件事情好像很空洞,很抽像,但是也很具体。他列举了宗教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当前现象。他觉得,红色旅游和宗教旅游,再也不能用“产业”来定它的性质,不能完全用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

还有一个与旅游业性质有关的问题,就是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为基础的景区,以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为资源的景区景点,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以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资源的景区景点,应该少收门票,最好不收,收的话也也是收一点接待成本,收一点维护费、保护费。如果把旅游业全部看作,主要看作,第一位地看作是“产业”,目的是为了赚钱,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国内旅游都是以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多少,旅游创汇多少来排位。如果这样搞下去的话,旅游业永远不可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旅游业,政府有责任给人民提供和改善休闲、旅游的条件。我欣赏汪洋书记的话,民主不是党和政府给老百姓的恩赐,民主是老百姓应该有的权利。同样,休闲、旅游也不是谁的恩赐,是老百姓应该有的权利,人民的政府有责任为人民提供休闲旅游的条件,当然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还不可能做到大家都免费,但是有一点,政府应该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人士的条件,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

我们今天要重新研究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它既有经济的一面,它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个功能非常重要,这个功能不能去掉,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怎么保证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旅游和休闲的权利。政府有责任为人民提供这样一个东西,因此,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以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资源的景区景点,应该少收门票,最好不收,或者收一点接待成本,维护费、保护费。我最近走了东欧五个国家,看了五个世界遗产,没有一处遗产是收门票的。世界遗产收高门票确实是“中国特色”。有人说中国人多,不收门票或少收门票游人太多了,遗产就不能保护了。这个说法似是而非,没有哪个景区把门票收入的大头用来保护资源的。保护资源也不是靠门票价格来限制游客人数,而是确定景区的最大容量、最佳容量,用限止游客数量、预约参观、先来后到的办法维持合理的游客量。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做法,无论是对富人还是穷人,对这一代人还是后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享受自然与文化遗产。这才是既保护遗产,又维护公平公正的做法。用高价门票把大多数人排斥在自然文化遗产景区门外,不符合公共资源的公益属性与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

旅游业中的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服务环节,不搞市场经济是不行的。但是博物馆、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包括红色旅游点、宗教旅游点,还有社会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不能用产业化的思路去搞。如果按照产业的思路搞下去,会毁灭的是我们的宗教信仰,以至全民信仰。如果我们的红色旅游把它看成是赚钱的工具,这也是一种思想的堕落、信仰的堕落。这些政府财产,国家财产,公众的财产,应该畅开大门让民众来共享。

我们确实应该重新思考旅游业的属性与功能,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但也是一个事业;它有经济功能,但是旅游业还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还有环境保护的功能,要全面考虑这个事情。

广东真要建设幸福广东,要搞幸福旅游,搞国民休闲纲领,我的意见是,第一,大力推广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二,广东的社会性旅游景点应该率先打开大门,搞免费或低价门票,让百姓有条件进入。人太多不好掌握的话,实行限量入园、团队预约、个人预订,坚持数年形成制度、风气、习惯。第三,旅游企业在开发高端旅游的同时,也开发大众、平民旅游产品,对各类社会弱势群体及特殊群体,实行多种优惠办法。政府在这些方面要有作为,要有切实的措施引导、鼓励、规范大众旅游、平民旅游、福利旅游、公益旅游。深圳应该在这些方面给力国民休闲旅游,在制度化建设上面走在全国前头。这才能把“幸福旅游”落实到行动,而不是挂在口头上、印在文件上。

重新认识旅游业的属性与功能,是一个大题目,涉及到一系列的理念问题、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制度问题和实际问题,旅游事业与产业的关系问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端旅游产品与大众旅游产品的关系问题,公益型景区景点、市场型景区景点与半公益型景区景点的界定与政策问题,等等。他说今天讲的只是开了一个头,他愿与各位继续共同探讨。

听了王兴斌教授的演讲,在座的各位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摩登克斯酒店的执行董事单宇先生把自己去国外巴黎岛旅游看到的想到的分享给大家,他发现在国外旅游,基本上景点是不收费的,收取都是一些正常的维护费,这样旅行社也好做。现在国内旅行社由于景点门票比较高, 为了维护较低的旅游价格,所以给予酒店的价格非常之低,酒店利润很低,对于发展国内旅游非常不利。并表示我们深圳某些地方是否可以借鉴国外值得学习的地方。

              深圳大学行政管理学院马敬仁教授演讲了“深圳旅游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他说: 近年来,各国相继出现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愈来愈高,各国综合力量的较量,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旗帜所在。生发城市灵魂,培植城市竞争力,培育城市个性,塑造城市形象,都需要先进的城市文化作为指导,而旅游文化是现代城市文化魅力的综合体现、深度展现和精彩集成。

深圳的旅游文化从沙头角的商业文化开始,路经锦绣中华、华侨城景区、大小梅沙海滨景区、海上田园风光、野生动物园、植物园等主题公园的发展,到南宋及客家文化遗存、特色酒店、天下餐饮、南国绿化、文化雕塑、街角公园、郊野公园等星星点点的文化呈现,进而到先进的物质文化、前卫的科技文化、自由的精神文化、复合的商业文化、包容的市井文化、超前的制度文化等,逐步形成了一个基于现代文明的多元化旅游文化形态,越来越展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持续发展的文化魅力。

深圳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精彩纷呈,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精神、深圳特色。实践证明,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灵魂、魅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尽管如此,如何使深圳旅游文化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例如:(1)城区面貌趋同,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建筑消弭着人们的城市记忆;强拆、乱改使一些城区变得不伦不类;抄袭、模仿、复制现象泛滥,造成不同程度的旅游文化建设布局上的雷同效应;环境污染、工作繁忙、生活压抑、人际关系冷漠制造着新的城市沙漠;由于长期忽视对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部分城市旅游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关系的解体等等,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2)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也有热衷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房地产开发,轻空间结构美化;重局部功效,轻长远目标,体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和对城市发展前途的迷茫。

(3)现代“城市病”还在宾馆、酒店、发廊、KTV、夜总会等不同程度的蔓延,黄、赌、毒、黑依然不绝于市,一级一些角落中的低俗文化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文化沉沦和精神衰落,这种氛围的弥漫腐蚀着未来城市主人或建设者的心灵,弱化着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制约和影响着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未来。

深圳旅游文化的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1)做好深圳城市旅游文化的定位,确立现代文明城市的基调。(2)打造深圳旅游文化的特色,在南粤文化(大鹏所城等)基础上,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使民族特色、历史特色、风情特色等相得益彰。(3)唤醒市民的旅游文化意识,坚持主体多元、广泛认同、持续传播的方向。(4)突出城市旅游文化个性,打造深圳符号、内涵及持续领先的魅力。(5)梳理深圳传统、培育深圳人格,彰显深圳精神。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院长章牧教授演讲了“深圳旅游—迈向幸福导向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他说:在2012年5月9日汪洋书记所作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着力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业联盟,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

这个国内首创的“幸福导向型”产业,指的是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发展对人本价值的回归,以和谐幸福为动力的复合型新兴产业群将成为下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领头产业。广东省率先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既是瞄准全球产业革命新趋势、继续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由之路。

一、从大众旅游向高端服务业的转变

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现代的休闲度假转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旅游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到此一游转变为深度体验与幸福感的获得。

现代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涌现,游轮游艇、高尔夫、体育旅游、背包旅游、分时度假等层出不穷。

2011年9月,深圳市“激情大运、魅力深圳”景观评选活动,经网络评选和专家票选后,选出了深圳“十大景观”、“八大特色景观”和“五大魅力城区”,包括深圳湾、大小梅沙、东西涌、鹿嘴山庄等滨海旅游区,东部华侨城、欢乐海岸、观澜湖、莲花山、梧桐山、仙湖植物园等休闲度假旅游区,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以及代表了深圳地方文化的大鹏所城、中英街、大芬油画村、东门老街、蔡屋围等文化旅游区。这表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游客的消费观念和旅游需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欢乐海岸等都市旅游新业态的冲击下,深圳旅游的特质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深圳市的旅游特色表征了深圳这座特区城市品牌形象的话,各类特色旅游的涌现,则表明深圳市旅游业正向高端服务业与都市休闲旅游的新格局演进。

类似大鹏半岛这样一个资源景观优势突出的区域,将是深圳市未来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区域,以其山海特征为载体,深圳旅游的转型升级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从效率到公平的转变

深圳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出境游集散地之一。深圳入境过夜游客人次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旅游外汇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旅游业总收入居全国前八位,国内60%以上的赴香港旅游人士经停深圳。

幸福导向型产业的要求,是包括游客和从业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的幸福体验,所以从导游到游客,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这个以人为本的转变十分重要。

让旅游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人”本身,围绕人们对体面、尊严、高质量的“幸福生活”的需求,“以人为本”选择旅游服务新的突破口,大力增加以健康、绿色、智慧为特征的“幸福导向型”旅游服务的有效供给。

“以人为本”和“幸福导向” 兼具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使今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品质追求,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引导消费需求,缓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压力。

导游有素质、景区有文化,就是深圳旅游今后迈向幸福导向型产业的重要保障,而要做到这个转变,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从区域合作向知识联盟的转变

深圳旅游业的变革始终走在珠三角前列。近年来深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与周边城市深化旅游区域合作,结成了深港澳、广深珠、深莞惠等诸多合作平台。

早在2009年,深莞惠签发的《深莞惠三地旅游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成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当时推进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和广东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旅游日,广东省以组建“区域旅游联盟”为全新主题,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扶持一批区域旅游联盟,实现旅游资源、客源互补,推进旅游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

又是深圳、东莞、惠州率先行动,三方签订了《深莞惠旅游联盟盟约》,在中国旅游日当天,组织实施了深莞惠旅游联盟暨“缤纷深莞惠、幸福绿道游”活动,深东惠三地旅游团相向而行,三地互游,展示了旅游联盟激发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活力。

知识联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作,在一种知识的生产、协作、创新与共享的自循环系统中,各地旅游业以及旅游服务可以借助各自的优势,打造更适合人们休闲与享受的旅游环境,这也是推进幸福深圳的重要环节,应该予以重视。

区域旅游合作转向知识联盟的高级形态,不仅使区域自身获得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品牌与市场,并且可以与其他区域组织合作创造新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并赢得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

中国EAP在线负责人白桦老师演讲了“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幸福”。

她认为,幸福深圳旅游业,首先要幸福旅游企业,幸福企业的管理者,幸福企业的员工,让企业与员工建立一个心理“契约”。企业幸福了,管理者幸福了,员工幸福了,才能幸福这个行业。

幸福企业要提高组织业绩及市场竞争力 ,吸引、保留、激励核心人员 ,促进员工形成积极心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积极投身工作,创造良好业绩 ,改进关键业务领域,如激励销售人员迎接指标压力、帮助客服人员应对挑剔客户、 帮助经理人员改进领导力 。幸福管理者要向管理人员提供员工激励管理工具 ,从心理行为健康角度出发, 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保持身心健康,改进工作业绩 ,妥善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员工,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化解工作场所矛盾,避免出现因行为问题而造成的风险。幸福员工要改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 进入职业发展的良性通道, 积极应对生活工作压力,化解工作场所和家庭冲突,减轻心理困扰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帮助,如子女教育、婚姻家庭、个人理财、职业发展等 、获得保密的援助,旅游企业要从人性化角度对员工加以关怀,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因工作带来的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困惑,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在各位专家、学者演讲后大家又以互动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会的旅游界精英人士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对几位发言人的精彩演讲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气氛融洽,讨论热烈,高潮迭起。最后由深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姜宝林先生宣布本次沙龙活动圆满成功!

                               

 深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       

                                    2012-06-21          

 

 

              附件:深圳学术沙龙第150期(共建共享,幸福深圳旅游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