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七十:扩大内需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加收入

 日期:2009-04-27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近日,市委党校联合深圳市社科联同深圳特区报社组织召开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及应对研讨会,也即市社科联主办、深圳特区报社协办的学术沙龙。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并联系深圳实际就如何抵御金融危机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认为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经济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显露得更为明显。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是中国经济深层次内在矛盾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在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形成了巨大生产能力,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产能,只能依靠外部需求扩大出口消化产能过剩的供给,从而缓和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外部需求不断扩大,中国出口加速增长,加之全球产业转移加速,中国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的国家,从而形成出口叠加增长的效应,出口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投资增长,从而形成了投资-出口-投资的联动机制,而由于中国所承接的全球产业转移局限于生产制造领域,而发达国家依靠发达的金融体系和科技实力掌握着全球资产的定价权,发达国家以低廉的定价进口中国产品,同时抬高中国进口需求日益增长的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被大量侵占。出口商品的廉价又同时决定出口部门劳动者的低收入,从消费函数可知决定消费的是消费者的收入,低收入决定了低消费,进而形成总需求中有效需求不足,启动内需便成了我们多年来奢望。而在投资-出口-投资的联动机制下,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成为我们无奈的选择。尽管有效需求不足,但在外部需求不断增长的环境里,我们可以维持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消化过剩生产。当前全球经济衰退而导致外部需求的萎缩对中国经济形成较为明显的外部冲击,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严峻挑战,启动内需,建立消费-投资-消费的联动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选择。同时为防止经济出现急速衰退,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不变,短期内的政策选择更加具有挑战性。

  有学者指出,从根源上讲,导致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的增长没有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启动内需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加收入以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尤其是要增加具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人们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足。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生产函数中,资本的边际回报远超过劳动的边际回报,按劳分配的机制在生产部门尤其是出口部门出现扭曲。不尽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得资本积累速度不断攀升,而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在投资-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下社会资本加速向投资和出口部门集中,企业追寻利润最大化本能与劳动者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必须要遏制资本积累速度,促进分配体制合理化,提高劳动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只有以提高和改善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为重心,依靠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来拉动中国经济内需增长,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根本道路。

  为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不变,谨防经济出现大幅衰退,我国政府启动了四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有学者认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及十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总量增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四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要想有效拉动内需,重点投向应以改善民生为主。总体看来四万亿元投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第二是公共工程的建设;第三是支持企业,促进转型。专家们指出30年经济发展民生福利得到大幅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疏漏和忽视的地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部需求的大幅萎缩,政府积极推进振兴经济的投资计划,完全可择机大幅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的投入,不仅可以弥补这些疏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可以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并保持GDP可以一个较高比例的增长。(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