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七十二:深圳如何当好珠港澳合作先行区

 日期:2009-04-27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联手港澳,《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着明确的表述。实现这一目标,深圳是责无旁贷的合作“先行区”。如何当好粤港澳合作“先行区”,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组织了专题探讨,认为深圳不仅将迎来自身改革的政策新空间,而且也为拓展合作新领域找到了新抓手。

“大珠三角”定位催生的粤港澳合作,给深圳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许宗衡市长表示深圳争当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区”,“先行区”的定位对深圳又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李建新认为:

“大珠三角”定位给深圳带来的机遇显而易见:一是有利于深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珠三角地区要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必然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进行有效协作和对接。深圳作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必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当然,哪些是重要领域?哪些是关键环节?这需要我们理清思路。该改革的已经改了,应该改革但由于难度高还没有改革的,比如“深圳居民赴港自由行”、“人民币离岸中心”、深港两地交易所联手推出期货交易等,能不能率先取得突破,怎么突破?这些都为深圳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赢得了新的空间。

 二是“大珠三角”城际资源的整合与城市空间的衔接,有利于深圳加大口岸及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如加快推进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加快深圳西部通道口岸、福田口岸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跨境交通环境,加强跨界交通方面的衔接和合作,促进深港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两地机场间铁路接驳项目的规划建设等等。

 三是有利于深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伦敦金融城》2007年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显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既可为深港两地金融业提供广大的市场空间,还可充当香港金融业扩展内地业务的“桥头堡”,两地金融业通过互助、互补的合作,有条件建成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香港拥有国际市场优势、体制优势和高校科研优势;深圳不仅拥有发达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同时,深圳华强北还拥有亚洲第一的电子专业市场。未来深港两地可共同谋求进一步强化和加快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延伸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在流通领域,大珠三角海港和空港物流资源整合,也有利于深圳启动深港国际航运中心计划,推动深港两地港口业务整合。

关于如何评价深港合作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于珠三角都市圈发展的推进作用?董晓远认为:

深港产业合作的重点,的确存在一个由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CEPA协议签订以来,深港的产业合作出现了由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的趋势,香港企业对深圳的投资持续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到目前为止,港商投资涉及行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

 细读《纲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被放在显眼位置。深港产业合作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符合纲要的要求,合乎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也是深港两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约占其GDP的70%;深圳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84.1亿元,占GDP的51%,但离发达国家70%的比率还相差很远,仅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深圳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和优化升级,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是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攻方向。

与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香港毗邻,深圳发展服务业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推进深港合作的着力点放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上。深圳2007年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早已指出,深圳今后将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高端旅游等八大行业。

香港经济体系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其GDP的约90%,服务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约87%。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拥有全球市值第六大的股票市场、成交额第六大的外汇市场、以及第四大的黄金市场。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名列前茅。但香港的发展受到土地空间狭窄、营商成本过高、产业基础狭窄等不利条件的限制,香港要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其服务业就要寻找更大的经济腹地。深圳毗邻香港,拥有香港缺乏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腹地空间,与香港经济优势互补,是经济合作的天然伙伴。

 深圳和香港可以在一些比较有优势的高端服务范畴,如金融、物流、旅游、会展、教育培训以及创新科技等方面,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深港世界级高端服务业提供者的品牌和形象。深港产业的全面合作,会推动基础设施及城市规划、环保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使深港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来往有一个更为顺畅、优越的环境,两地优势行业得以全面整合。

关于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深港将如何寻找求合作创新?廖明中认为:

广东“两会”,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深圳代表团的座谈时明确指出,深圳要在做好金融工作、发展金融产业、探索金融创新方面努力带好头,为广东、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深圳应主动发挥现有的金融基础和优势,联手香港,共同推进金融创新。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是当前中国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而深圳和香港完全有条件承担这一战略使命。

 深港两地应不失时机地顺应这种趋势,争取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例如,加快推进深港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创造条件使深圳本地金融机构早日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促进人民币资金有序回流;允许香港金融机构将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或投资形式,投放到深圳市乃至广东全省;继续加强金融基建合作,提高深圳服务香港的能力等等。

关于深港创新合作的新内涵,“深港创新圈”的作用,许鲁光认为:

《纲要》对珠三角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上述论述,对已启动的深港创新圈建设及时地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提出了挑战。

首先,深港创新圈的定位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深港创新圈原来的基本定位是:以科技合作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基础、市场为准则,以河套地区为纽带,以港北教育研发集群及深南产业集群为主轴,以珠三角为纵深,全面推进和加强深港科技、经济、教育、商贸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建设成对区域发展有突出贡献、在国家战略中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半小时创新圈”。现在它的纵深空间将从原来无序发展、各自为政的发展环境会变为今后十年实现统一和有序发展的空间环境。

其次,由于受纲要内容深化的指引,深港创新圈的合作创新内容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不仅涉及到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到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功能的扩大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的融合等诸多方面。

《纲要》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还需要更具体的政策去实施推动,尤其是在与港澳地区的协调合作上,中央考虑到港澳地区的特殊性。纲要在涉及与香港、澳门地区合作的内容时,其相关论述仍留有余地,这正是深港创新圈今后需要大胆探索的重大方面,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猛烈冲击的背景下,其任务和难度都将是巨大的。(董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