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六十七:呼唤反映改革开放宏阔历程的力作

 日期:2009-03-31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前不久,由深圳社科联举办,深圳特区报社协办,深圳华文文学学会与深圳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在深圳市社科院举行,深圳市社科院、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市文联及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的诗人、作家50余人围绕“改革开放与深圳文学发展”的主题进行热议和讨论,大家充分肯定了深圳文学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分析了其中的不足,探讨了深圳文学未来的发展走向。

深圳文学在改革开放中萌生、发展、壮大。关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成就,与会专家对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在文学方面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总结。深圳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成长、成熟,其城市特质和文学个性日渐凸显。深圳是30年来中国当代史的生动缩影,拥有大量弥足珍贵的改革开放第一手题材,文艺创作资源得天独厚。深圳作家在历史的感召下,以改革开放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的身份,饱含激情,浓墨重彩地以文字歌唱、用笔墨抒情。深圳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时俱进,具有创新和追求精神,从特区所担负的使命出发,文学创作融入了庞大的族群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深圳近30年来的发展变化。与之相伴相生的移民文学、都市文学、白领文学、老板文学、打工文学、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元化,形成了深圳文学的多元共生格局。作家群的形成和壮大是深圳改革开放中文学的最大发展,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十几部,30年来深圳作家出版了800余部文学著作,有的获鲁迅文学奖,有的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有的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并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有的先后荣获广东鲁迅文艺奖。

深圳文学发展的瓶颈在哪里?与会者认为,深圳文学“水还是很浅,鱼也不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深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深圳的文学界差距还比较大,很少有全国影响的作品出现。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确实是举世瞩目的,可惜文学艺术作品中反映得不够,还没有一部有影响的鸿篇巨制来深刻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的现实。关于深圳文学的问题,可以用“五多五少”来概括:第一,早期激情多,近期激情少。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文学界充满激情,而近期很多人只是把写文章看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文学创作没有激情;第二,“新人新作多,精品力作少”,深圳文学有着一种急躁的情绪,总是想通过某些活动来出作品,但是作品的数量并不代表质量;第三,“圈内声音多,圈外声音少”,深圳这些年出了很多作品,获奖的也挺多,但只是在文学圈内有影响,作品并没有被老百姓当成生活中的大事,当成改变生活观念的一种方式;第四,“关注现实多,改变现实少”,作品只是拘泥于个人命运的宣泄,没有站在大的背景下考虑整个社会的宏观意义。第五,“规划造势多,审美感悟少”,在商业发达的深圳,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都与市场挂钩,在出作品之前总是轰轰烈烈地造势,结果产生了一大批内容空洞、没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深圳文学未来该如何发展?与会者认为,近30年的曲折行走,深圳文学已经开始变得自如、成熟起来。应该说,深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作家群和代表性作品。当务之急的是,深圳文学要完成自己“审美转身”,依靠作家的“文化自觉”,每个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文学繁荣发展中努力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个性和魅力。当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无疑正处于一个八面来风、气势磅礴的历史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大事件、大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时代,我们的文学艺术虽然也不时产生一些直面现实、引人赞叹、令人感奋的优秀作品,但总体呈现不相称、不适应的状态,却是不争的事实。着眼审美原则来考察,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文学还缺乏对创作时代“大雅正声”的精神自觉和价值追求。从更高的文化自觉层面说,我们更需要呼唤那些反映深圳改革开放宏阔历程、千百万深圳人艰难拼搏和高原追求的“宏大叙事”,特别是希望能够产生颇具思想审美的穿透力、震撼心灵的时代扛鼎之作。(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