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六十六:该转移的要转移 该提升的要提升

 日期:2009-03-31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前不久,“深圳产业发展与对策”学术沙龙在深圳市委党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市社科联主办、深圳特区报社协办、深圳市委党校科研处和经济学科共同承办,以“深圳是否出现产业空心化及发展对策”为主题,立足深圳产业发展实践,探讨产业空心化问题,以期为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有所贡献。

与会者们首先分析了产业空心化概念内涵。认为当一个区域出现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或者破产、停业,导致制造业产值连续多年下降,就可以称为产业空心化。

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一是土地因素。纵观世界,日本的产业空心化,不能说不与国土狭小有关。深圳有限的土地,是深圳经济趋向空心化的重要因素。二是生产力因素。由于土地的限制,深圳产业走的是发展高新技术的道路,即生产力高、呈哑铃型。由此会导致生产力较低的传统产业不断外迁。三是居民收入因素。深圳居民收入迅速提高,服务需求会相应提高,第三产业也会相应壮大。四是产业结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第一产业的年平均增长不断下滑,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因此,从统计资料来看,深圳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从趋势来看可见端倪。

与会者认为,深圳即使将来出现产业空心化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应感到意外和恐慌,目前认为深圳出现产业空心化还为时过早,但一些经济数据却显示了出现产业空心化趋势的苗头。据统计,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004年1-8月增长率为25%,2006年1-8月该数据为20.8%,2007年1-8月该数据为17.8%,2008年1-8月该数据为11.8%。这些数据表明,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递减幅度很明显,按照这样的下滑趋势,即每年以3个百分点递减,2014年可能出现制造业产值零增长。2014年之后,如果未能遏止制造业产值下降趋势,即可表明深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趋势。厂房租金高、人工成本高、水电成本高、用地需求无法满足等因素导致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日益失去竞争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圳产业面临的前途要么是及时升级,要么是破产或转移。即使深圳产业空心化成定局,即制造业产值比重降低至20%,也需要大约15年时间。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有少数工业企业转移出深圳不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有些人对“双转移”战略表示了怀疑,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历史会证明珠三角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完全正确。为什么这次深圳应对金融危机比较从容,就是因为我们抓产业升级比较早、抓自主创新比较早、抓核心竞争力比较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深圳是机遇大于挑战。

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腾笼换鸟”,深圳才能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缓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

产业空心化是某些经济体发展的必然现象。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产业发展历史看,任何新兴城市都会必然出现产业空心化,人们不应感到恐慌,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应对,产业空心化包括积极的产业空心化和消极的产业空心化,积极的产业空心化就是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产业空心化不好、危害大。

应当把企业扩张与企业外迁的本质区别开来,企业的扩张是把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掌握产品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通过占领市场制高点,收取高额专利费、技术转让费等手段,赚取丰厚的利润;而外迁是把企业的总部或核心部门整体的迁移。

与会者认为,在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背景下,尤其要提防产业空心化论,警惕以产业空心化为由阻碍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从悲观论者角度看,无论是指国民经济的服务化或非工业化,还是指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使国内制造业趋于萎缩和弱化,从而导致产业空心化,都是对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前景缺乏清晰认识,对日趋增长的第三产业终将成为第一大产业的发展趋势缺乏理性认识,对企业基于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施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我们要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不能因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兴产业没有及时弥补传统产业转移留下的空间,就认为这种转移是不可取的,而是该转移的产业要转移、该引进的产业要引进、该提升的产业要提升。(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