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学术沙龙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八十三:加工贸易: 升级才是硬道理

 日期:2010-01-06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八十三:加工贸易: 升级才是硬道理

 主持人:钱飞鸣

 核心观点

 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十一五最后一年定调。保证经济刺激方案的延续性是关注的重点,立足长远的调结构仍是最基本的原则。调结构将着眼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围绕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已经启动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着明确的战略重点。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而在深圳落户安家的加工贸易企业,为深圳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对GDP贡献率达到40%,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升级的路径在哪里?转型的对策有哪些?市社科院联合宝安区贸工局近期开展了专题调研,相关专家直言:转移不代表转型,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升级才是根本。

 摒弃误读:

 加工贸易企业 贡献货真价实

 A主持人:谈到产业升级,加工贸易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有人给加工贸易贴上了有色标签,但统计数据却货真价实:去年,深圳加工贸易出口1098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61.1%,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16.3%;此外,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约为70%,对全市GDP的增长贡献率近40%。可以说,加工贸易仍是深圳工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是虚假繁荣还是价值低估?我们现阶段应当怎样看待加工贸易?

 李建新:在现实中,不少人将加工贸易等同于三来一补三来一补更被认为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种误读,三来一补是加工贸易的雏形,至今国内仍有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存在。但是,三来一补作为一种由外商控制需求市场、技术水平不高的加工工业,只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期积累资金和经验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将加工贸易等同于三来一补,这种误读延伸下去,会产生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无缘、与自主创新无关的片面印象。即使作为一种贸易方式,来料加工也可以高科技化。广东不少高新科技产业及其配套项目就是通过来料加工开展经营的。

 戚晓曜:我想用宝安区的数字说说加工贸易对于发展的作用。2008年,宝安区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是635.12亿美元,占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57.86%,占广东省和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24.30%及9.41%。宝安成为深圳的经济重镇,加工贸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过程来看,宝安初期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或初级的原材料加工,这种初级国际分工格局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90年代中后期,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性转变,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增长的支柱。宝安的发展印证这样的事实:加工贸易是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也是后发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主持人:来料加工企业是否已完成历史使命?眼下,来料加工在深圳加工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我们该如何判断来料加工企业的前景?

 廖明中:必须看到,近年出台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来料加工客观存在政策打压。从国家到地方,来料加工占加工贸易的比重都呈现下降态势,比重越来越低,这显示出来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在规模上已达到了一个限度,对整体国民经济的作用在衰减。谈到转型升级,现在有不少误区,较为集中的就是把来料加工当成了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认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是由来料加工转为外资企业。实际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含义非常广泛,并非简单地由来料加工企业转为外资企业。

 戚晓曜:从产业价值来看,来料加工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还会持续一段时期。这一看法的依据除了既有的本地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外,它对本地产业发挥的配套协作功能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从宝安实际情况来看,来料加工企业是宝安区目前最大的企业群体,

 来料加工企业中也有一些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此外,来料加工企业正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异化,如由业务形态逐渐演变为企业形态,对厂房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由纯粹中方转变为纯粹外方,不少来料加工企业也开始承接国内订单,在国内采购原材料,与内地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等等。

 认清形势:

 转移不可避免 直面瓶颈压力

 B主持人: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是逐利资本迫于先发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为赢得更丰厚的回报,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所采取的必然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规律。就深圳的加工贸易而言,有观点认为转移就是转型,我们该如何看待事实上存在的产业转移,又该如何做出取舍?

 李建新:加工贸易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转移国和地区与转移对象国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港台与内地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现在已明显出现在我国沿海中心城市与中西部地区,这种转型与转移的交织局面,正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沿海地区由发展三来一补起步,吸引了大量经济资源的聚集,随着集聚程度不断上升,要素禀赋比例随之发生变化,挤压效应逐步显现,原有的部分企业日益感受营商成本的上升。其结果是,迫使一部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寻求技术要素和知识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提升经济的要素竞争优势;而另一部分企业则需重新考虑企业选址问题,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继续谋求经济的要素比较优势。

 从深圳的情况来看,不能简单地以产业转移代替产业转型,而是更加坚定地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以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知识要素的提升来支持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或自有品牌的传统加工业转型。

 戚晓曜:对宝安区而言,通过引导转移出一些在本地发展已没有优势的产业或生产环节,不仅有利于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新产品和营销推广;也有利于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和资源,引入未来发展资金更密集、技术更先进、附加值更高、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主持人:就实际情况来看,深圳的加工贸易企业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展望转型升级,除了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大背景外,我们还面临着哪些宏观因素的制约?

 戚晓曜:加工贸易的软肋还是很明显的。由于外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的输入,可能不利于在宝安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也限制了我们从加工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其次,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宝安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虽然

 反映出宝安区强大的制造竞争力,但这可能会夸大宝安区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

 此外,加工贸易的生产组织形式在过去几年已日益显现出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来料加工企业采取非独立法人形式,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构成政府规范化监管的模糊地带。加工贸易占用资源、耗费能源多,其经营模式导致加工工业膨胀、加工能力过剩和产能配置重叠。此外,加工贸易企业容易出现行为短期化、管理不规范,较少承担社会责任,容易引发一些社会不稳定问题等。可以说,如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宝安区十二五规划及未来更长时期内面临的紧迫任务。

 李建新:从中长期来看,亚洲地区和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将面临瓶颈。从国家政策来看,调结构一直是宏观调控主旋律,着眼于自主创新的产业升级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长期话题。

 全球不平衡的核心是美国的储蓄不足(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储蓄过剩(消费不足)。2008年底至2009年初出现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自由落体式下滑现象,显示出由美国提供最终消费市场和保持巨额贸易赤字、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提供廉价商品和美元循环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动摇,也意味着过去三十年亚洲的出口导向模式遭遇到了发展瓶颈。不难预期,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结束后,中国近些年来出口约30%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很难再现。

 廖明中: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全球低碳化发展趋势将构成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大挑战。今年年底,世界各国将举行新一轮气候谈判,并将签署《哥本哈根议定书》。随着低碳减碳的概念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它将不仅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而且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就工业发展而言,低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低碳产业如电气、电子等产业将出现较快发展,高碳产业如有色金属的生产和加工、建材工业、纸浆、造纸和纸板的发展将相应地受到抑制。可以预见,伴随国际气候约束法规日益严格,以高碳排放为特征的加工贸易生产模式将难以为继,低碳减排将成为悬在中国加工贸易头上的一把利剑。

 升级途径:

 依托国家战略 对外借力提升

 C主持人:去年下半年,深圳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扶持加工贸易企业提升竞争力。在相继出台的珠三角纲要以及深圳综改方案中,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十二五规划编制已经开始,我们该如何在升级路径选择中体现政策的扶持作用以及企业的努力方向?

 李建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本质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指处于价值链之中的企业借助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并向较高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转移的一个动态过程。

 编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供了主导原则。在国家战略中,珠江口东岸地区被定位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区域服务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我们在积极推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中,首先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国际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不同路径,分类制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便更加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阶段以及政府支持的主要政策,形成可操作性的纲要。

 戚晓曜: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路径,其主要实现机制是与全球价值链中主导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利用全球价值链治理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工艺升级向产品、功能升级的延伸,最终攀升到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宝安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高新技术产业外,还要把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合作放在重要地位,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进来,以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廖明中:政府还需要在品牌上做文章,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发挥集群优势。加工贸易要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渠道,必须要发展本土的跨国公司。深圳市提出继续支持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特许经营、贴牌生产等方式进行加工生产,鼓励那些在国内同行业特、精、专、新型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并加大对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扶持,在技术创新、出口信贷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李建新: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戚晓曜:宝安区贸易工业监测研究中心主任

廖明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