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社会科学》杂志

《深圳社会科学》2018年创刊号

 日期:2018-10-23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W020190523589707357146.jpg

W020190523589707423105.jpg

W020190523589707523988.jpg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深圳文化繁荣兴盛

李小甘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对文化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深圳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以“文化创新发展2020”为总抓手,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努力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十九大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创新

 

 

经济特区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演进的内在逻辑

陶一桃

[摘 要] 经济特区作为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同时开启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探索征程。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的一般均衡状态,使非均衡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最佳路径选择。以深圳为代表的典型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使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的“回流效应”“扩散效应”“涓滴效应”都以“中国式”的作用机制“非经典”地展现出来,并诠释着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独特路径。从典型经济特区到广义经济特区,再到经济特区拓展形式的自贸区、湾区的建立与形成,是“梯度发展”与“反梯度发展”有机结合的结果,更是制度变迁的收获。这一制度变迁的轨迹既反映了经济特区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演进的内在逻辑,又构成了其中的理论机理。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变迁 非均衡发展 中国道路

 


深圳创新转型的理论意义

唐杰、王东

[摘 要] 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数量型增长走向创新增长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创新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以深圳从模仿性创新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案例,尝试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创新增长的理论意义,即创新增长内生于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不断增强、企业家创新组织的培育及政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关键词] 模仿创新 创新增长 专业化分工 创新协同 公共产品

 


重构“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实现“外向型”向“开放型”经济质的飞跃与模式创新

魏达志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既是一个宏观全局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只争朝夕的新问题,如何适应“开放型经济”模式转变的时代要求,如何辨析“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变化与模式创新,如何重构“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是当前政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需要形成在开放型经济时代具有不同特征和体系的公共经济政策,以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引导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增长、自主创新、经济转型、有效激励、和符合国际惯例等具体的发展目标,文章以咨政文体方式,提出了面对全新的开放型经济形态进行有针对性政策设计的建议,包括及时调整甚至重构相关的系列政策并重构新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公共经济政策政策体系

 

 

与命与仁:孔子所创儒学的观念架构

——兼谈先秦社会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下落期间思想的变迁

冯达文

 [摘 要] 本文认为“与命与仁”为孔子开创的儒学的基本架构。“与仁”表达孔学对人的贵族教养、人的价值理想的关怀与推崇;“与命”体现孔子正视先秦社会历史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变迁的现实状况。价值理想追求不必借由知识论确认,故以经验知识阐明价值理想的正当性并不恰当;经验世界变迁有其客观必然性,故以价值理想一统这种客观必然性也不一定可行。对价值理想与社会现实、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孔子 先秦儒学 价值理想 社会现实

 


现代变局与何以为儒

任剑涛

[摘 要] 大陆新儒家以判教姿态,针对儒家研究者提出了“谁堪称儒家”的判断标准。但大陆新儒家对判教的“现代”设准不确。儒家判教,应基于本末原则,拒斥内外区隔;立于现代基准,拒绝反对“现代”。否则儒家就与“现代”南辕北辙。真正体现“现代”特质的儒家,一定是基于现代事实认知的儒家:不仅需要与时俱进,而且需要平权精神。在儒家的“现代”建构中,忠孝的传统贯通机制必须终结,一方面将“忠”作为政治伦理处置,另一方面将“孝”作为社会伦理对待。并保持儒家居于道德高位且驯化权力的政治站位,成为推动中国政治现代转变的精神动力。只要儒家仍然愿意因应于现代变迁而建构“现代”儒学,那么儒学就必须克治自己的反现代冲动,顺应现代转变并尝试引导现代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变局 大陆新儒家 反现代

 


“慎独”“自反”与“目光”

——儒家修身学中的自我反省向度

陈立胜

[摘 要] 儒家慎独、省思的修身工夫之中,存在着“鬼神的目光”“他人的目光”与“良知的目光”三种目光。“鬼神的目光”是无人之际、独处之时一种超越的监视目光,“我”是这个目光聚焦下的“行动者”,它营造出的是“我必须……”这一当下的行为期待,伴随这种期待而来的是“我”当下小心翼翼的举止;“他人的目光”是一种“我”与他人共处之时令“我”不安的目光,“我”顺着这个目光返观内视,而成为“我”之遭际的“负责者”,它营造出的是“我本应该……”这一对适才发生的行动之反省,伴随这种反省而来的是愧疚感;“良知的目光”是一种审判的目光,“我”是这一目光下的“有罪者”、“被审判者”,它营造出的是“我认罪……”这一对心灵生活负责的忏悔态度,伴随着这种忏悔而来的是精神生命的重生。三种目光之共同的旨趣是通过省思而培育一德性人格,一无计顺境与逆境、独处与共处始终如一、表里如一的独立人格。

[关键词] 慎独 自反 鬼神 目光 儒家修身学

 

 

论应用性社会科学的实践范式

——决策咨询研究要素的若干探讨

乐正

[摘 要] 应用性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范式就是公共决策咨询研究,开展高质量的决策咨询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研究机制,包括多元化的研究主导机制,面向公众的信息开放机制,公众参与的咨询调研机制,积极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开放研究与国际合作机制。其次在新型的决策咨询研究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体制内决策咨询研究队伍建设,重视扶持独立的社会智库机构,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构建相对独立的职称评聘体系,发挥好“60后”领导干部和专家的特殊价值。再次研究者应该提升全领域的综合学习能力,重视全方位的政务信息积累,树立自觉服务意识,提升调研的协调能力和质量,准确把握咨询研究报告的写作特点,练好决策咨询研究的基本功。

[关键词] 公共决策咨询 科学民主决策 决策效能 公众参与 国际合作

 

 

论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涂谦、黄卫平

[ 要] 执掌政权,并希望长期执政是现代政党的政治目标。“一党长期执政”现象并非只会在“一党制”或“法定执政党”国家才可能出现,在一些表面上看是多党竞争激烈或是政党轮替频繁的国家,背后也有着一套隐秘、精致的制度设计,本质上是一个政党或是一群相似度极高的政治精英在长期执掌权力。与一般政党相比,除了垄断权力更易导致腐败滋生、党内分裂和反对力量的挑战外,长期执政政党往往在主动进行自我革新、面临民众需求刚性增长与执政绩效边际效益递减、保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应对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分化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更为严峻和尖锐的考验。

[关键词政党政治 执政党 长期执政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

李凤亮、潘道远

[ 要] 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自觉,而文化产业是激发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是文化自信的一种社会映射,二者互为渊源、互相促进,需着力构建一种“文化自信-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循环体系。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约束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其中产业供需不平衡限制精神产品的丰富度,效益与价值不平衡削弱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冲淡文化整体认同感,产业结构不平衡消减文化多维的传播力。明确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是消解发展不平衡和最终形成从文化产业到文化自信良性循环的关键。新时代的文化产业要能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传播主流价值、浇筑精神文明、柔性增强国际影响,以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推动实现文化强国梦。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 新时代 功能定位

 

 

论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构成

单世联、陈晓菡

[ 要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问题,是当代文化理论与政策的中心议题,但相关的学术研究极为贫乏。我们首先要厘清“社会效益”的涵义,然后才能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如何坚持社会优先等问题。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等,狭义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文化在增进知识、培育道德、美化生活和整合群体四部分所发挥的效果。结合中外文化史和当代文化现状来看,所有文化产品都有社会效益,但并非所有文化产品都有积极的正面的社会效益。进而,文化的社会效益与产品本身相关,但也与社会环境、时代气氛、受众接受有关。如何确保文化产业实现其正效益,需要另外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品 社会效益 知识 道德 审美 凝聚力

 

 

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

袁征

[ 要]20多年,教育界的一些教师和不少研究生依靠行动研究,写出了很不严谨的论著。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行动研究根本就不是学术研究。本文探讨行动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指出它们跟学术研究的明显差异,分析混淆两类不同研究造成的后果。笔者发现,不认清两种研究的区别,不但不能做好学术研究,也不能做好行动研究。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 理论研究

 

 

现代国民教育中的“格”

李大华

[ 要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养观,一种是道家的自然教养,一种是儒家的社会教养。自然教养认为最好的教养来自于人的自然,保持自然性而不被社会世俗侵蚀。社会教养关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问题,将自然人教化成为社会的人。现代国民教育需要结合人类所有的智慧,以自然教养为基础,将自然教养与社会教养统一起来。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他们应该成为,或可能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规定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责任在于如何培育人的好奇、怀疑与独立思考能力,不信奉教条,不服从独断。怀疑不是要否定一切既有的价值,而是对既有价值的审慎。教育最终是要落实到人格的,以人格完善为目的。

[关键词教育 人格 自然教养 社会教养

 

 

杜威美学思想的创造性及其当代价值

彭立勋

[ 要杜威美学思想以经验范畴为基础和核心,视经验为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活动和过程,着力恢复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超越了二元分立的传统哲学。他把艺术纳入经验范畴,主张恢复艺术与经验的连续性,并从经验出发重新审视艺术性质、特征和作用,创造性地阐述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情感表现与材料媒介、艺术表现与艺术再现、艺术形式与内容意义等相互关系及艺术规律,超越了二元分立的传统艺术观念,对阐释当代艺术和审美实践日常生活化的转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关键词]经验 审美经验 艺术连续性 表现性

 

 

监察机关依法开展自我监督之路径研究

秦前红

[ 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之一,国家监察机关具有位高权重的特点。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对某个国家机关赋权的同时必须对其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监督。国家监察法关于监察领导体制、工作决策机制、职业伦理、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监察权的滥用和不当行使,以保证监察改革的目标能够充分实现。但目前细节的制度安排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关键词监察权 监察机关 自我监督 监察伦理 监察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