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蓝皮书》

《深圳蓝皮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5)》

 日期:2025-11-03   来源:皮书说

 

  内容摘要

 《深圳蓝皮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5)》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报告。总报告《2024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和2025年发展展望》指出,2024年,深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奋力推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锚定建设文化高地、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三大目标”,实施消费促进、产业提质、改革增效、赛事跃升、强基固本“五大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干好“百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好旅游业强大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放大效应,努力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部分是城市文化营造专题报告,重点关注文化何以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问题。《文化营城及其实践:经验与启示》一文对深圳文化营城的SWOT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分析,建议从文化生态的系统性、文化治理的多元性、人文经济学的价值创造以及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性等角度谋划城市文化营造,促使城市文明更加包容、开放。《深圳文化营城的内涵和原则性对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阐释了深圳文化营城的内涵,提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国家战略与深圳实际相统一、科学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系统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性对策。《城市营销视域下深圳文化品牌创新迭代研究》指出深圳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深圳明确品牌定位、强化新媒体传播、拓展多元渠道、优化国际活动并加强国际传播合作。《城市文化营造中公共绿色空间的价值培育》以深圳公共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将深圳公园和多种类型的户外步道作为主要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通过文化引领推动城市绿色空间提质升级、打造“文绿共生”城市空间、以绿色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文化营造全面系统提升的新思路。《文化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动态演化的过程、模式及驱动机制,从理论维度和实践层面对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建构逻辑进行剖析和探讨。《深港文化交流融合的新特点与新趋势》指出,深港两地文化交流融合呈现出七大新特点和新趋势,包括文化交流密度持续加大、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力强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加有力、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密切、文化产业合作深入推进、体育交流合作走深走实、对外文化传播合作提速增效等。

  第三部分是文化服务与城市空间专题报告,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新形势下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研究》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财政的内在关系,指出近几年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面临政府补贴类项目缩减、支持力度减弱等新形势,未来应在开源、降本、增效等方面着力,形成政府-社会协同关系,提升资源多渠道调动能力,积极探索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等新机制,以此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深圳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研究报告》认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责,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市场主体要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从而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深圳演艺院团现状与产业发展构思》提出,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深圳交响乐团的水平和国际知名度,集中力量高规格经营管理深圳歌剧舞剧团,创建深圳话剧院,加大对已有民营话剧团的资源整合和管理力度,充分激活其发展活力,为基层文化市场服务。《深圳城市音乐文化全球传播研究》指出,音乐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具有特殊性:它可突破语言、地理等限制,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作为“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媒介,音乐可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创新。深圳流行音乐和现代电子音乐独树一帜,音乐文化产业和音乐公共服务形成一定规模,国际性音乐活动渐成体系,这为深圳全球传播提供了成功的文化实践。

  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专题报告,重点关注文化新业态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立足城市品牌优势,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以深圳文化产业为例》分析深圳如何通过“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产业升级、文明输出”的系统机制,将城市品牌转化为文化创新的资源调配器;报告提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不仅源自技术革命,更依托城市的文化基因与制度活力,展现出文化生产力从经济形态向文明形态跃迁的逻辑。《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梳理了深圳数字创意产业的结构、规模与创新态势;报告指出,深圳已在数字创意设备制造、融合设计服务等领域形成全国领先的集聚效应,但仍存在原创内容供给不足、产业链层次偏低等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深港艺术博览会研究报告——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艺术深圳”为观察对象》认为,深港两地已成为亚洲艺术市场的关键区域,研究深港两地艺术博览会的运作模式、展示内容、交流机制及政策影响等,对推动两地文化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深圳艺术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游戏化思维视角下深圳城市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提出文化新质生产力新命题,指出“游戏化思维”不仅是一种技术趋势,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机制,能够激发城市文旅的参与感与共创性。《数智时代深圳文旅品牌打造——以主题公园为例》指出数智化转型的成本压力、数据治理短板与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以“技术驱动、数据赋能、体验为核”的品牌迭代策略,强调关注技术转型的现实难题。

  第五部分是文化创新案例,关注年度热点及文化实践。《深圳城市形象传播力发展策略研究——以深圳月度十大创新创意事件传播力排行榜为例》指出,实体空间传播、传统媒体传播和网络平台传播共同构成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泛媒介传播矩阵;提出构建政府-媒体-企业三级传播主体,通过符号建构、故事叙述、用户体验、情感连接以及网络口碑建立形成传播闭环,提升城市的可感知性和传播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助力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研究报告——以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为例》《基于协同理论的全民阅读服务创新实践——以宝安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盐田区习学书院为例》均立足基层创新实践,探讨如何为市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艺术介入为城市更新赋能,实现村落文化价值跃升——以深圳上围艺术村为例》指出,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兴且极具活力的探索模式,众多艺术创作者、文化机构与乡村社区紧密合作,通过艺术作品创作、艺术活动举办、艺术空间营造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与活力,激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21世纪生态科幻小说对“山海连城”城市建设理念的启示》认为,21世纪生态科幻小说所构想的城市异样生存空间,可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城市的本质;建议打造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城市与科技相互连通的“城市生命体”。


主编简介
杨建,历史学博士,现任广东省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席)。《深圳社会科学》主编,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化与全球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为历史学(出土文献)、文化史学、城市文化学等。出版专著《西汉初期津关制度研究》等。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2024年深圳文化发展回顾和2025年发展展望
  Ⅱ 城市文化营造
  2文化营城及其实践:经验与启示
  3深圳文化营城的内涵和原则性对策
  4城市营销视域下深圳文化品牌创新迭代研究
  5城市文化营造中公共绿色空间的价值培育
  6文化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
  7深港文化交流交融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Ⅲ 文化服务与城市空间
  8新形势下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研究
  9关于深圳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研究报告
  10深圳演艺院团营运现状与产业发展构思
  11深圳城市音乐文化全球传播报告
  Ⅳ 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
  12立足城市品牌优势,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以深圳文化产业为例
  13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4深港艺术博览会研究报告
  ——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艺术深圳”为观察对象
  15游戏化思维视角下深圳城市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16数智时代深圳文旅品牌打造——以主题公园为例
  Ⅴ 文化创新案例研究
  17深圳城市形象传播力发展策略研究
  ——以深圳月度十大创新创意事件传播力排行榜为例
  18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助力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研究报告
  ——以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为例
  19艺术介入为城市更新赋能,实现村落文化价值跃升
  ——以深圳上围艺术村为例
  20基于协同理论的全民阅读服务创新实践
  ——以宝安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例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盐田区习学书院为例
  22.  21世纪生态科幻小说对“山海连城”城市建设理念的启示

转存图片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5)》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以城市文化营造、文化服务与城市空间、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案例为线索,汇集了2024年深圳市各职能部门与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均为与深圳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最新思考,可为深圳研究、深圳文化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