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

[第五届社科普及周]学者的荣耀就是城市的荣耀

 日期:2007-08-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展昨天开幕,社科领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学者的荣耀就是城市的荣耀

本报记者王俊/文齐洁爽/图

昨天在市图书馆,刚刚开幕的本届人文社科成就展,成为深圳人文社科学术界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2000年以来深圳社科理论领域交出的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曾经诞生在象牙塔内的高端学术成果现在摊开在市民的眼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益丰盈起来的深圳社会科学为深圳打造了一座城市智库。决策者从中蒙受启迪,制定出宏大的城市方略;市民百姓则从中汲取智慧,多了一份生活的淡定和从容。

社科学术亮点不断闪现

“请大家特别关注一下我们学校的吕元礼教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专门为他所著的《新加坡为什么能?》一书作序并会见了他,足见他在东南亚研究方面的影响!”在昨天的展览上,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兴奋地向记者和观众推荐自己学校的学术明星。从黄卫平教授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到应飞虎教授的法学研究,再到吴予敏的传媒文化发展研究、景海峰的国学研究,还有阮炜、钟坚、陶一桃……章校长指着展板上的那些社科学术成果,对贡献这些成果的教授名字如数家珍,是他们构成了深圳学院派社科研究的骄人风景。

在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展上,观众还能够看到更多活跃在社科理论一线的著名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绍,从乐正、葛洪、王世巍,到吴奕新、汤庭芬、杨立勋、乌兰察夫。每一个响亮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系列扎实的著述和理论果实。正如市领导在参观展览后所言:“学者的荣耀就是城市的荣耀。”

依托于这支过硬的学术队伍,深圳社会科学在过去几年间亮点不断。从科学发展观到和谐社会建设,从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社科界诞生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成果,建立了多个富有创新性的理论体系。例如,今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三大都市圈学者对话年会上,深圳提出的“创建中国先锋城市群”的概念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并写入了最终的《2007深圳宣言》。去年10月举行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深圳市社科院接连提交5份研究报告,提出了和谐深圳指标体系、深圳和谐指数和幸福指数等几大评价体系,勾勒出建设和谐深圳的战略构想,在全国社科理论界叫响了来自深圳的声音。

为城市发展献上锦囊妙计

正当关于深圳城市人文精神的讨论在全城掀起之际,记者在昨天的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展上惊喜地发现了最早开始探讨深圳人文精神的理论文章。早在2001年3月,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王为理就在《特区理论与实践》上发表《深圳如何培养人文精神》一文,对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如何形成自己的城市人文精神作了最初的理论探索。次年,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接连在《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上发表《论深圳精神的再塑造》和《追求深圳的精、气、神》两篇重量级文章,以鞭辟入里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深圳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特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多年来,深圳的社科理论工作者们正是以这种超前的学术眼光和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不断推出新观点、新思想、新建议,为城市的发展献上了他们的锦囊妙计。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葛洪对记者表示,深圳社科学术的最大特色就是紧密结合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试验田的特点,关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把深圳27年改革开放史中诞生的精神和取得经验理论化,为政府建言献策,为全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近一年来,深圳社科界相继完成了《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6)》和《2006年深圳文化蓝皮书》,形成了深圳自己的城市研究品牌,并完成了申办2011年世界大运会《申办报告》、《陈述报告》等重要报告,展开了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影响的战略性课题——深圳人口管理问题的研究。每一项研究都切中了深圳发展的实际,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

市民身边的“生活台历”

本届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展将展览设在了深圳市图书馆的二楼大厅,生动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很多读者驻足观看。

在展览中,一批面向普罗大众的社科普及活动成为最抢眼的展览内容,记者注意到,其中不乏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等已经拥有广泛知名度的活动,它们都入选了“市民喜爱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反映了社会科学已经成为深圳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塑造力量。一位专心致志看完展览的市民郭先生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家里的台历上常常印着各种名言警句、生活常识,让人获益匪浅。我觉得深圳这些社科普及活动就像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台历一样,能够随时成为我们的知识来源和生活指南。”

据记者了解,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深圳社科界将牵头召开一个全国性、高层次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从2008年起,深圳还将启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研究工程,通过一系列社科研究活动,凸现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先锋地位和试验田作用。明年,深圳市社科联将举行深圳社科学会年会,让深圳的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形成合力。此外,正如火如荼举行的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电视暨网络赛的品牌也将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有望通过举办全国邀请赛的形式来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性的人文精神品牌活动。


作者:本报记者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