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日期:2011-08-19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段 杰  

  

一、研究背景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深圳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驱使,均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利支撑,所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目前深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与香港两地经济合作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互补互利、共生共荣的区域关系。香港制造业的大规模北移,使两地形成“前店后厂”模式的跨地域垂直分工格局;但90年代之后,原有的合作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新世纪香港要实现经济转型,深圳要建立自主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两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加强深港经济整合。深港两地要提高合作的层次,就要以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三次产业进一步融合,合作的发展方向是深港经济一体化。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力量,其重要性来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直接推动与影响;深港两地加强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这一概念基于对服务业的功能分类,最早由Greenfield 提出。Browning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顾客提供专业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保险、法律等。Howells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公司提供服务,包括银行、保险等以及广告、法律等商务服务业。Gruble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用来生产其它产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是生产者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生产者服务业所服务的对象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国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初期的研究学者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也可称为生产者服务业或厂商服务业,是为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性行业。段杰、阎小培(2003)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其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组织/作者        

分类        

美国统计局(BOC        

金融;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法律服务;会员组织;其它专业服务        

英国标准产业分类(SIC        

批发分配业;废弃物处理业;货运业;金融保险;广告;研究开发;贸易协会        

香港贸易发展局        

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Browning&Singelman(1975)

金融;保险;法律及工商服务业        

Howells&Green (1987)

金融;保险;运输;大众传播;会计;研究开发;资产服务业        

Coffey&Polese (1991)

工程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会计;设计;广告        

边泰明(1997)

国际贸易;运输服务;仓储;通信;金融;保险;不动产;法律及会计;顾问服务;资讯服务;广告;设计业        

李红梅(2002        

金融服务;仓储运输服务;广告服务;信息服务;教育服务;房地产租赁服务业        

段杰、阎小培(2003)

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邮电通讯与交通服务;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电影;进出口贸易        

  

生产性服务首先具有普通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即非实物性和不可存贮性。此外,生产性服务业还具有区别于其他服务业的显著特征:  

1)中间投入性。是生产性服务业区别于其它服务业的最本质特征。学者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投入,在服务生产的投入中扮演中间需求的功能,其作用主要在于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2)知识密集性。尽管生产性服务业不是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生产过程的惟一渠道,但由于它多是以人力和知识资本作为中间投入,其所提供的如金融、会计、法律、广告、信息咨询等服务,正是满足迂回生产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密集性的专业性服务,因此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特征。  

3)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供中间投入的行业,与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之间有较强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性。突出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满足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中间需求,而对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形成很大的带动作用。  

4)地理集聚性。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地理集中特性。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分布在大都市,表现出较强的聚集经济性,并形成整个地区产业活动的核心代表。  

三、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作为中间投入服务, 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 它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或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都不可缺少的活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来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直接推动作用。因此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几乎是各国服务业发展的共同规律。  

1.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    

1.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深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984.10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902.36亿元,目前深圳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和北京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2008年,深圳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0%,已超过第二产业。  

在深圳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其质量的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73%,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2008年)    

        

行业增加值(万元)        

增长速度(%)        

就业人数(人)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        

3163022

6.0

166070

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        

1540698

21.9

95122

金融        

10121556

21.5

85974

房地产        

6790054

-1.6

295351

1.2 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较高  

深圳市自2004年以来已相继出台多种举措吸引外商投资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并已初见成效。以金融领域为例,外资银行已在深圳设立了36家营业性机构和7家代表处,深圳已成为我国外资金融机构拥有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2008年,深圳市外商投资总额中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重接近83.6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就占了较大的比重。以2009为例,世界500强企业在深设立公司的就有98家,其中主要都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  

3   深圳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情况(2008年)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万美元)        

比重(        

总计        

403018

100.00

       

153014

37.97

服务业        

249790

61.98

房地产业、社会服务        

42717

10.60

邮电通讯与交通运输        

30071

7.46

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        

27852

6.91

  

1.3 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深圳的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其服务业发展的速度远远滞后于世界其他一些国际化的城市。从深圳市服务业的内部构成来看,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导地位。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虽然快,但占服务业的比重仍然较低。2008年,深圳生产性服务业中除了金融保险、房地产外,其它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均低于10%,对GDP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并且这些行业的就业规模很小,行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很低。以上表明,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不强,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尚待发掘。  

2.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2.1  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大,竞争力强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举足轻重的服务型经济体系,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各大经济区服务行业发达程度的评比中香港仅次于美国, 名列第二。香港服务业的比重在2005年已超过90%,服务业已成为香港的主要出口部门和香港GDP、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成为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4   20042008年香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服务业产值(百万港元)        

1119304      

1207873      

1297545      

1431815      

1441908      

GDP产值(百万港元)        

1244819      

1332830      

1423299      

1551970      

1567880      

所占比例(%)        

89.92%      

90.62%      

91.16%      

92.26%      

91.97%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随后,香港在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部门齐全的服务体系,这主要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服务四大方面近30个行业。香港的服务业经营范围广,服务品种多,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008年,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GDP91.97%,在全港有34%以上的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数(2008年)  

      

行业增加值        

(百万港元)        

占GDP百分比        

(%)        

行业就业人数        

(人)        

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        

金融服务        

251800

16.1

206600

5.9

贸易相关服务        

405900

25.9

832800

23.6

专业服务        

50300

3.2

113700

3.2

信息中介服务        

15700

10

49700

1.4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法律、等行业拥有相当成功的运作经验,发展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整体竞争力很强。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购物天堂和旅游、会展中心。  

2.2 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高  

作为一个外向型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不仅是世界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按国际标准衡量,香港的服务输出总值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甚高。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香港是一个自由化程度极高的国际都市有密切关系。香港的运作模式已高度国际化,加上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极具吸引力的自由贸易制度,各国资本纷纷来港投资,使香港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公司运作模式均与国际接轨,国际服务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也由于香港本地市场狭小,资源有限等原因,香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以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融资、运输、通讯、咨询服务为主。  

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基较为薄弱  

香港服务型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其制造业,但是随着低附加值制造业的转移,香港经济在90 年代出现了“产业空洞化”,金融业、房地产业、运输业及服务贸易成为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产业,这种明显失衡的经济结构十分不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97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存在的这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暴露,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的衰退使香港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从1998年的全球第3位下降至2004年的第14位。     

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应以制造业为基础和前提,制造业的缺失会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失去服务对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根基,就会表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提供境外服务为主,因此其对国际经济变化反应尤为强烈,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所以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巩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势在必行。  

四、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分别对深圳、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1. 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发展优势(Strength    

经济优势。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巨大的经济总量保证了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本地市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②区位优势。深圳较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区位优势——毗邻香港。90年代以来,香港对深圳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香港已经把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深圳,深圳通过引进和学习香港服务业的先进经验,逐步提升了自身服务业的层次和规模。③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大。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珠三角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对象,而珠三角又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该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一直较大,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市场。    

1.2发展劣势(Weakness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深圳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香港相比,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服务产品质量也不高,竞争力弱。②市场化程度低。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表现为:服务领域较为狭小,服务品种少,服务成本高,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③国际化水平低。深圳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化现象明显,国际化水平明显滞后与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十分低。④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使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1.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框架下,深港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将全面展开,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将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②“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极大地开拓了深圳的腹地,为身处香港和广州夹缝中的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③2007年深圳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提出要加快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确定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8个高端服务业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一文件的出台在客观上将促进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1.4发展威胁(Threats  

CEPA签署后将逐步消除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中的各种限制,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开始正式对外开放,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便捷地进入内地市场。毋庸置疑,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深圳,而服务业在内地仍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无疑会加剧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激烈竞争。②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来自广州的竞争。广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有很大的交集,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商贸经济中心,其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好,市场腹地广阔,辐射能力强,在竞争力方面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如广州,在面对来自广州的竞争时深圳难免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发展优势(Strength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长期奉行对经济主体的不干涉政策,减少了对服务业的发展障碍。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十分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加强,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②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香港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其服务业更是具备了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③经济运行模式高度国际化。香港的服务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业务在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这种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又进一步提升了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性、国际性水平及其发展层次和规模。  

2.2发展劣势(Weakness  

本地市场狭小。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型经济结构体系,自然资源贫乏,本地市场狭小。所以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如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产品销售对海外的依赖性强,服务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②工业基础薄弱。香港的服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制造业却相对萎缩。这样的经济结构给生产性服务业造成了所依托的基础日益削弱的隐患。这种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冲击和干扰,社会经济的增长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或稳定状态。  

2.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的签署使服务贸易的条件放宽,是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契机。服务贸易自由化是CEPA内容中的重要一项,也是香港业界普遍认为对香港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项。根据CEPA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可获得优惠待遇的服务行业共26个,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被允许在内地设立独资企业,允许持有内地执业资格的专业服务人员在内地执业等。CEPA为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降低门槛,创造了新的服务贸易需求,扩大了其外部市场的规模。  

2.4发展威胁(Threats  

面对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压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迫在眉睫。制造业向重化工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对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香港向珠三角地区提供的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业方面,所以在这一时期香港要致力于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业的水平。②近年来,香港国际服务中心的地位正面临着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挑战,尤其是新加坡。目前,新加坡不仅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跨国企业的重要据点,是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相竞争的强有力的对手。  

  

  

  

  

五、 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分析    

1.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深港两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是城市特点、长期利益等因素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是两个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持和发展各自城市竞争力的必选之途。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两地发挥优势互补,合力迎接全球新一轮分工的积极表现,是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完善两地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两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增强两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1.1两地优势互补和利益所向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理论在现实和理论意义上都表明了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开放的现代全球工业体系中,生产过程出现了细化的分工,有分工就必然要求有合作,而任何一个地区都至少拥有价值链上某一个环节的优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进行优势释放,这样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会得到因分工合作而产生的利益。  

6   深港两地优势互补“钻石模型”    

关键因子      

内容      

深圳      

香港      

要素条件      

基本生产要素:普通劳动力、地理位置      

一般劳动力充足、成本低,人才洼地;区位优越,土地面积大,经济腹地广      

劳动力成本高, 土地面积有限,地价较高,地理区位优越      

关键生产要素:知识、资金、高级服务基础设施、高级人才      

科研力量一般,缺乏营销型R&D,创业资金短缺、融资不便,高级服务通信设施有待完善,高级人才比较短缺,高级服务业技术缺乏      

营销型的R&D部门齐全,有较强的技术引进和创业能力,高级服务业人才齐备,资金充裕,且有较强的全球融资能力,高级服务业设施及设备完善、先进、应用广泛      

需求条件      

国内市场      

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较多企业面临转型      

市场规模有限,但需求先导性强,有利于服务创新      

国际市场      

覆盖范围很小,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服务辐射全球,是国际公认的服务之都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      

上游产业较全面,互补性服务业价值链欠缺,未形成广泛互补      

与上游产业一般是空间上分离,需要外方支持;连通、高效、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企业管理、经营策略与结构,同业竞争      

经营管理战略与产业构成      

经营管理效率低,缺乏长期增长规划,产业构成不合理,不符合城市特点,企业间规模参差,关系松散,未能结合本地竞争优势资源,      

经营管理效率高,企业多为大型跨国企业,熟悉行业规范,运作流畅,竞合关系显著      

企业竞争      

低层次同业竞争激烈,行业尚未形成气候      

市场主导,企业竞争激烈,政府采取“积极不干预”      

不确定      

变量      

机遇(契机)      

全球新一轮分工,科技进步加快      

回归祖国、大陆加入WTOCEPA等合作框架协议      

政府      

改善与香港合作条件,积极推动      

有待职能转变,部分实行奖励创新      

深港两地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的层次以及拓宽合作的领域。两地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融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品价值链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利用地缘优势协同发展提高两地的城市竞争力的必然。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不仅包括营商成本相对较高因素,而且地理空间狭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香港要在短期内打破现存发展瓶颈,恢复经济活力,刺激经济增长,在发展方式上是加强创新,尽早实现产品服务的更新和升级,以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和维持其国际金融、物流、贸易中心的地位。在发展途径方面,利用深港合作的契机,转移其不占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链环节到深圳,可以利用人员流动到深圳就业以便提升就业率,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  

从理论上来说,深港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很明显的合作利益,两地合作不仅可以做到优势相彰,也可以弥补两地的相对劣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深港两地的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会因物质和信息在时空上面的无障碍流动,使深圳的制造业大受裨益,同时,深圳的市场容量以及多样化的劳动力市场又能使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降低服务成本和增加总体企业收益。  

1.2两地产业构成特点和合作模式升级    

香港是一个典型国际化城市,一个高度外向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了3.43。香港高外贸依存度说明其和世界联系的广泛和密切,正是如此,世界经济须臾离不开香港;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总部之都,其信息网络极其完善,刺激着香港整体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深圳建市的历史,就是深港合作的历史;同时,香港摆脱低端加工制造业进而准确地进行了符合城市特点的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服务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弹丸之地”却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跻身世界前十强城市。深港两地的合作长期停留在前店后厂模式不利于两地的长期协同发展。  

CMM模型表明,垂直分工式合作往往出现在两地经济GDP总量相差较远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否则,应该是水平合作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利益。深港两地目前已经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两地若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取得区域的外部规模经济,两地的优势互补也为合作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因此,深港两地的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构成特点决定着深港的合作模式应由前店后厂模式升级为水平的优势互补模式,深圳在接受香港辐射和扩散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香港提供更多补充和新的机遇。  

1.3合作机制带来的利好    

CEPA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合作等广泛的领域,而且内容可扩充,开放性和灵活的运作方式为两地逐步消除制度性障碍创造了有效的机制。CEPA标志着大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对香港开放,这为两地开展服务业的广泛合作建立了有效的机制。香港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还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准入的领域,直接服务于内地制造业。CEPA的实施清除了两地经贸合作的关卡,特别规定了“联合原产地规则”,允许港产品一部分在内地加工,一部分在香港加工,通过价值估算,计为零关税,这实际上解除了两地生产企业的边界。  

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是粤港双方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强力度合作的高层协调机构,建立了新型的“一国两制”前提下政府推动的全方位合作、市场主导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合作、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分工合作。  

深港政府“18”框架协议是深港两地政府的一个全面合作的框架体系。该协议的签署,结束了两地政府间缺乏直接交往机制的历史,使深港间合作在民间直接交往和政府直接交往的两个层面上顺畅进行,开创了深港合作的新格局。该合作框架的签署,深港实现了资源互补,两地要素自由流通,将形成一个国际化服务业和国际化制造业有机结合、高度发达的聚合体。  

以上合作机制,既是由政府出于区域合作的理论层面提出,也是由民间商业合作产生的现实愿景。这些合作机制的顺利出台,为深港合作开辟了理论想象和现实合作的空间。  

2.  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趋势与策略分析    

为推动两地高端服务业合作,我们认为建立完善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专门机构,消除制度障碍,例如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深圳的人为障碍、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和简化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北上经营的审批环节;鼓励有条件的国际化大企业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最大限度利用香港服务业优势;引导和鼓励香港生产性高端服务业为深圳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担当“催化剂”和“服务工厂”的角色,加速深圳工厂向深圳高端制造加工基地的转变。  

  

2.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    

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是要参与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服务中心的高端竞争,这样深圳就可以利用“窗口优势”(既区位的窗口和改革的窗口),透过香港这个更大“窗口”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生联系,逐步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借鉴30年前香港制造业进入内地的模式,深圳必须进一步扩大整个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放宽对香港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限制。同时,深圳可以通过调整外资投资导向,通过FDI获得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技术和能力。  

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方面,深圳必须依赖深港合作。香港作为国际服务都市,是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外事机构的区域总部或代表处,其完善的信息、制度、服务手段是深圳暂时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深圳暂时充当香港的影子城市是切合深圳和香港双方的利益的。具体来说,深圳应依据紧紧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深港创新圈与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带动辐射和转移,利用香港这个跳板,引导和鼓励国际大型或知名服务企业把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设在深圳。“向香港学习”,引进香港高端服务人才和先进运作模式,加强与香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合作。“服务于香港”,深圳应定位为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勤中心”和“后备力量”,充当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军内地的一个窗口和桥头堡。  

2.2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方向与途径  

深圳应重点加强与香港在以下几方面的合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政府沟通机制,在CEPA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框架,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内地的障碍,尽快落实各种专业人才资格互认体系;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北上投资的准入门槛;简化香港服务业到深圳经营的审批环节,并落实税收、海关等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二是采取各种灵活措施,吸引更多的港资企业及各种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入深圳,重点推广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并加强深港两地在现代物流,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三是尽快完善深港两地官方、半官方、民间三个层次的经贸机构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换机制,重点加强与香港各类机构、组织的沟通和交流,为港商投资深圳、开展深港两地贸易等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在与香港合作的同时,深圳还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深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发掘深圳、香港以及广州等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各自比较优势,主动引导大珠三角地区构筑互补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使大珠三角地区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2.3金融创新合作策略    

深港金融服务链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是深圳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深港金融服务链的进一步链接中,其方向应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重点放在以下方面:两地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发展;两地金融市场的衔接和开发;两地金融运行机制的衔接;两地金融监管的合作和协调。深港两地通过互补式合作,可以提高深圳资金融通效率,扩大香港的资金投放市场。具体而言,深圳可以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走进深圳市场;香港也可协助深圳具备条件的大企业筹集资金及走向国际市场;深港还可以进行金融创新,共同建立适当渠道,让在两地发行的金融工具可以互通。在促进市场发展方面,香港要研究扩展包括金融和商品交易期货的衍生工具市场,以及保险业和再保险业,这将有助于提升香港成为国家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同时也可以加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下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保障。  

两地机构应加快互设分支机构的步伐,调低资产要求、资本周转率、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要求,让香港的服务公司可更容易进入深圳市场。深圳应积极争取对香港金融业先行开放,即放宽对香港银行保险业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限制,允许其与国内金融保险等机构一样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和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时,深圳金融机构也应积极筹划,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金融网点,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2.4  现代物流业的合作策略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地区贸易频密,香港的物流能力也渐趋饱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加入也逐渐凸显香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受到挑战,香港必须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增强香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可以直接为香港提供延伸和补充。因此,深港物流产业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可以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保证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物流业合作可以考虑加强两地物流信息链连接。两地共同建立信息网,共享信息服务,为各自的企业提供便捷信息渠道,必定会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和增强市场拓展的能力。深港两地的物流业合作还可以考虑加强层次互补,弱化相同档次竞争。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物流枢纽中心,其专业化的服务层次是深圳望其项背的。香港具有强大的海陆空货运能力和完善的信息网络的优势,而深圳却具有地面空间大和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因此,两地应利用差异性来做大“蛋糕”。  

2.5  会展、商务旅游等商务服务业合作    

深港两地在会展、商务旅游、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方面合作是大有可为的。两地仍以差异互补方式合作,需要深圳为跳板到香港进行商务活动的,深圳可以积极推介和鼓励,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便利;反之,需要利用香港做跳板进入大陆的,香港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优势进行引介。  

总部经济的合作。两地都可以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两个城市已成为连体城市,在空间上几乎没有距离,区别就在于两地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质与量上大有不同。这是因为两地融资便利度,信息网络通达度,两地商务活动成本,服务理念等因素存在差异。  

会展业的合作。香港是亚洲著名的“会展之都”,具有国际优势。深圳的会展以高交会、文博会等为代表,其优势是面向国内。深港两地的合作策略是共同对外吸引和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机构到“深港会展服务圈”里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会展,逐步形成外界对两地会展业普遍认可。  

高端旅游业合作。两地应依据协调两地旅游合作的需要而成立高层次深港旅游合作官方机构,定期商讨两地旅游产业合作事宜。两地可以合作研究制定有关协同发展的战略,联合监管旅游市场;联手规划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合力打造“深港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区”;联手推广深港旅游;共同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施深港旅游联合促销,争创双赢局面。  

2.6  专业服务的合作    

专业服务是发展服务产业链条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专业知识外溢的最好、最快方式,是两地在知识层面相互认可和相互传播的捷径。合作的利益之一是通过知识互补形成两地的互补性,有利于适合两地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其二是可以加快两地形成相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素质,为共同服务对象提供同质服务,进一步融洽两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  

深港专业服务合作首先应是优先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服务等知识经济型的智能产业和高利润、高价值的生产者专业服务,把服务重点放在为中小企业改革和进人国际市场方面,切实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建立专业服务统一管理机构,制定专业服务产业化发展规划;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深港两地专门专业资质相互认定工作。  

总体来说,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一定要坚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在深港合作中,深圳和香港是互为窗口,互为中介。深圳是香港眺望内地市场和经济动态的窗口,深圳作为国家的特区,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先的试验权,香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可以通过深圳这个窗口了解大陆,通过这个中介吸引大陆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到香港。香港是深圳通往世界的窗口和中介,香港与全球各国的广泛、持久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是深圳取代不了的,也是深圳发展最可依托的重要力量。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立项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最终成果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姓名:        

段杰      

      位:        

深圳大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李江、张斌、张燕、唐国兴      

课题立项时间         

20076      

课题结项时间         

20118      

  

, PAN>服务业已成为香港的主要出口部门和香港GDP、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成为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4   20042008年香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服务业产值(百万港元)        

1119304      

1207873      

1297545      

1431815      

1441908      

GDP产值(百万港元)        

1244819      

1332830      

1423299      

1551970      

1567880      

所占比例(%)        

89.92%      

90.62%      

91.16%      

92.26%      

91.97%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随后,香港在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部门齐全的服务体系,这主要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服务四大方面近30个行业。香港的服务业经营范围广,服务品种多,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008年,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GDP91.97%,在全港有34%以上的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数(2008年)  

      

行业增加值        

(百万港元)        

占GDP百分比        

(%)        

行业就业人数        

(人)        

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        

金融服务        

251800

16.1

206600

5.9

贸易相关服务        

405900

25.9

832800

23.6

专业服务        

50300

3.2

113700

3.2

信息中介服务        

15700

10

49700

1.4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法律、等行业拥有相当成功的运作经验,发展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整体竞争力很强。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购物天堂和旅游、会展中心。  

2.2 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高  

作为一个外向型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不仅是世界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按国际标准衡量,香港的服务输出总值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甚高。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香港是一个自由化程度极高的国际都市有密切关系。香港的运作模式已高度国际化,加上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极具吸引力的自由贸易制度,各国资本纷纷来港投资,使香港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公司运作模式均与国际接轨,国际服务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也由于香港本地市场狭小,资源有限等原因,香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以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融资、运输、通讯、咨询服务为主。  

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基较为薄弱  

香港服务型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其制造业,但是随着低附加值制造业的转移,香港经济在90 年代出现了“产业空洞化”,金融业、房地产业、运输业及服务贸易成为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产业,这种明显失衡的经济结构十分不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97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存在的这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暴露,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的衰退使香港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从1998年的全球第3位下降至2004年的第14位。     

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应以制造业为基础和前提,制造业的缺失会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失去服务对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根基,就会表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提供境外服务为主,因此其对国际经济变化反应尤为强烈,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所以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巩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势在必行。  

四、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分别对深圳、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1. 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发展优势(Strength    

经济优势。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巨大的经济总量保证了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本地市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②区位优势。深圳较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区位优势——毗邻香港。90年代以来,香港对深圳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香港已经把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深圳,深圳通过引进和学习香港服务业的先进经验,逐步提升了自身服务业的层次和规模。③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大。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珠三角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对象,而珠三角又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该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一直较大,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市场。    

1.2发展劣势(Weakness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深圳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香港相比,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服务产品质量也不高,竞争力弱。②市场化程度低。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表现为:服务领域较为狭小,服务品种少,服务成本高,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③国际化水平低。深圳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化现象明显,国际化水平明显滞后与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十分低。④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使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1.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框架下,深港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将全面展开,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将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②“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极大地开拓了深圳的腹地,为身处香港和广州夹缝中的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③2007年深圳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提出要加快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确定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8个高端服务业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一文件的出台在客观上将促进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1.4发展威胁(Threats  

CEPA签署后将逐步消除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中的各种限制,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开始正式对外开放,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便捷地进入内地市场。毋庸置疑,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深圳,而服务业在内地仍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无疑会加剧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激烈竞争。②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来自广州的竞争。广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有很大的交集,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商贸经济中心,其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好,市场腹地广阔,辐射能力强,在竞争力方面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如广州,在面对来自广州的竞争时深圳难免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发展优势(Strength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长期奉行对经济主体的不干涉政策,减少了对服务业的发展障碍。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十分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加强,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②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香港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其服务业更是具备了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③经济运行模式高度国际化。香港的服务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业务在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这种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又进一步提升了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性、国际性水平及其发展层次和规模。  

2.2发展劣势(Weakness  

本地市场狭小。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型经济结构体系,自然资源贫乏,本地市场狭小。所以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如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产品销售对海外的依赖性强,服务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②工业基础薄弱。香港的服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制造业却相对萎缩。这样的经济结构给生产性服务业造成了所依托的基础日益削弱的隐患。这种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冲击和干扰,社会经济的增长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或稳定状态。  

2.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的签署使服务贸易的条件放宽,是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契机。服务贸易自由化是CEPA内容中的重要一项,也是香港业界普遍认为对香港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项。根据CEPA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可获得优惠待遇的服务行业共26个,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被允许在内地设立独资企业,允许持有内地执业资格的专业服务人员在内地执业等。CEPA为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降低门槛,创造了新的服务贸易需求,扩大了其外部市场的规模。  

2.4发展威胁(Threats  

面对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压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迫在眉睫。制造业向重化工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对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香港向珠三角地区提供的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业方面,所以在这一时期香港要致力于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业的水平。②近年来,香港国际服务中心的地位正面临着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挑战,尤其是新加坡。目前,新加坡不仅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跨国企业的重要据点,是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相竞争的强有力的对手。  

  

  

  

  

五、 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分析    

1.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深港两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是城市特点、长期利益等因素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是两个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持和发展各自城市竞争力的必选之途。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两地发挥优势互补,合力迎接全球新一轮分工的积极表现,是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完善两地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两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增强两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1.1两地优势互补和利益所向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理论在现实和理论意义上都表明了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开放的现代全球工业体系中,生产过程出现了细化的分工,有分工就必然要求有合作,而任何一个地区都至少拥有价值链上某一个环节的优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进行优势释放,这样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会得到因分工合作而产生的利益。  

6   深港两地优势互补“钻石模型”    

关键因子      

内容      

深圳      

香港      

要素条件      

基本生产要素:普通劳动力、地理位置      

一般劳动力充足、成本低,人才洼地;区位优越,土地面积大,经济腹地广      

劳动力成本高, 土地面积有限,地价较高,地理区位优越      

关键生产要素:知识、资金、高级服务基础设施、高级人才      

科研力量一般,缺乏营销型R&D,创业资金短缺、融资不便,高级服务通信设施有待完善,高级人才比较短缺,高级服务业技术缺乏      

营销型的R&D部门齐全,有较强的技术引进和创业能力,高级服务业人才齐备,资金充裕,且有较强的全球融资能力,高级服务业设施及设备完善、先进、应用广泛      

需求条件      

国内市场      

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较多企业面临转型      

市场规模有限,但需求先导性强,有利于服务创新      

国际市场      

覆盖范围很小,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服务辐射全球,是国际公认的服务之都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      

上游产业较全面,互补性服务业价值链欠缺,未形成广泛互补      

与上游产业一般是空间上分离,需要外方支持;连通、高效、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企业管理、经营策略与结构,同业竞争      

经营管理战略与产业构成      

经营管理效率低,缺乏长期增长规划,产业构成不合理,不符合城市特点,企业间规模参差,关系松散,未能结合本地竞争优势资源,      

经营管理效率高,企业多为大型跨国企业,熟悉行业规范,运作流畅,竞合关系显著      

企业竞争      

低层次同业竞争激烈,行业尚未形成气候      

市场主导,企业竞争激烈,政府采取“积极不干预”      

不确定      

变量      

机遇(契机)      

全球新一轮分工,科技进步加快      

回归祖国、大陆加入WTOCEPA等合作框架协议      

政府      

改善与香港合作条件,积极推动      

有待职能转变,部分实行奖励创新      

深港两地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的层次以及拓宽合作的领域。两地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融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品价值链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利用地缘优势协同发展提高两地的城市竞争力的必然。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不仅包括营商成本相对较高因素,而且地理空间狭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香港要在短期内打破现存发展瓶颈,恢复经济活力,刺激经济增长,在发展方式上是加强创新,尽早实现产品服务的更新和升级,以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和维持其国际金融、物流、贸易中心的地位。在发展途径方面,利用深港合作的契机,转移其不占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链环节到深圳,可以利用人员流动到深圳就业以便提升就业率,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  

从理论上来说,深港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很明显的合作利益,两地合作不仅可以做到优势相彰,也可以弥补两地的相对劣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深港两地的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会因物质和信息在时空上面的无障碍流动,使深圳的制造业大受裨益,同时,深圳的市场容量以及多样化的劳动力市场又能使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降低服务成本和增加总体企业收益。  

1.2两地产业构成特点和合作模式升级    

香港是一个典型国际化城市,一个高度外向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了3.43。香港高外贸依存度说明其和世界联系的广泛和密切,正是如此,世界经济须臾离不开香港;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总部之都,其信息网络极其完善,刺激着香港整体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深圳建市的历史,就是深港合作的历史;同时,香港摆脱低端加工制造业进而准确地进行了符合城市特点的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服务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弹丸之地”却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跻身世界前十强城市。深港两地的合作长期停留在前店后厂模式不利于两地的长期协同发展。  

CMM模型表明,垂直分工式合作往往出现在两地经济GDP总量相差较远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否则,应该是水平合作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利益。深港两地目前已经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两地若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取得区域的外部规模经济,两地的优势互补也为合作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因此,深港两地的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构成特点决定着深港的合作模式应由前店后厂模式升级为水平的优势互补模式,深圳在接受香港辐射和扩散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香港提供更多补充和新的机遇。  

1.3合作机制带来的利好    

CEPA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合作等广泛的领域,而且内容可扩充,开放性和灵活的运作方式为两地逐步消除制度性障碍创造了有效的机制。CEPA标志着大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对香港开放,这为两地开展服务业的广泛合作建立了有效的机制。香港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还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准入的领域,直接服务于内地制造业。CEPA的实施清除了两地经贸合作的关卡,特别规定了“联合原产地规则”,允许港产品一部分在内地加工,一部分在香港加工,通过价值估算,计为零关税,这实际上解除了两地生产企业的边界。  

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是粤港双方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强力度合作的高层协调机构,建立了新型的“一国两制”前提下政府推动的全方位合作、市场主导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合作、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分工合作。  

深港政府“18”框架协议是深港两地政府的一个全面合作的框架体系。该协议的签署,结束了两地政府间缺乏直接交往机制的历史,使深港间合作在民间直接交往和政府直接交往的两个层面上顺畅进行,开创了深港合作的新格局。该合作框架的签署,深港实现了资源互补,两地要素自由流通,将形成一个国际化服务业和国际化制造业有机结合、高度发达的聚合体。  

以上合作机制,既是由政府出于区域合作的理论层面提出,也是由民间商业合作产生的现实愿景。这些合作机制的顺利出台,为深港合作开辟了理论想象和现实合作的空间。  

2.  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趋势与策略分析    

为推动两地高端服务业合作,我们认为建立完善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专门机构,消除制度障碍,例如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深圳的人为障碍、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和简化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北上经营的审批环节;鼓励有条件的国际化大企业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最大限度利用香港服务业优势;引导和鼓励香港生产性高端服务业为深圳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担当“催化剂”和“服务工厂”的角色,加速深圳工厂向深圳高端制造加工基地的转变。  

  

2.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    

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是要参与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服务中心的高端竞争,这样深圳就可以利用“窗口优势”(既区位的窗口和改革的窗口),透过香港这个更大“窗口”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生联系,逐步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借鉴30年前香港制造业进入内地的模式,深圳必须进一步扩大整个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放宽对香港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限制。同时,深圳可以通过调整外资投资导向,通过FDI获得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技术和能力。  

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方面,深圳必须依赖深港合作。香港作为国际服务都市,是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外事机构的区域总部或代表处,其完善的信息、制度、服务手段是深圳暂时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深圳暂时充当香港的影子城市是切合深圳和香港双方的利益的。具体来说,深圳应依据紧紧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深港创新圈与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带动辐射和转移,利用香港这个跳板,引导和鼓励国际大型或知名服务企业把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设在深圳。“向香港学习”,引进香港高端服务人才和先进运作模式,加强与香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合作。“服务于香港”,深圳应定位为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勤中心”和“后备力量”,充当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军内地的一个窗口和桥头堡。  

2.2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方向与途径  

深圳应重点加强与香港在以下几方面的合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政府沟通机制,在CEPA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框架,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内地的障碍,尽快落实各种专业人才资格互认体系;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北上投资的准入门槛;简化香港服务业到深圳经营的审批环节,并落实税收、海关等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二是采取各种灵活措施,吸引更多的港资企业及各种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入深圳,重点推广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并加强深港两地在现代物流,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三是尽快完善深港两地官方、半官方、民间三个层次的经贸机构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换机制,重点加强与香港各类机构、组织的沟通和交流,为港商投资深圳、开展深港两地贸易等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在与香港合作的同时,深圳还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深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发掘深圳、香港以及广州等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各自比较优势,主动引导大珠三角地区构筑互补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使大珠三角地区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2.3金融创新合作策略    

深港金融服务链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是深圳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深港金融服务链的进一步链接中,其方向应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重点放在以下方面:两地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发展;两地金融市场的衔接和开发;两地金融运行机制的衔接;两地金融监管的合作和协调。深港两地通过互补式合作,可以提高深圳资金融通效率,扩大香港的资金投放市场。具体而言,深圳可以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走进深圳市场;香港也可协助深圳具备条件的大企业筹集资金及走向国际市场;深港还可以进行金融创新,共同建立适当渠道,让在两地发行的金融工具可以互通。在促进市场发展方面,香港要研究扩展包括金融和商品交易期货的衍生工具市场,以及保险业和再保险业,这将有助于提升香港成为国家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同时也可以加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下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保障。  

两地机构应加快互设分支机构的步伐,调低资产要求、资本周转率、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要求,让香港的服务公司可更容易进入深圳市场。深圳应积极争取对香港金融业先行开放,即放宽对香港银行保险业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限制,允许其与国内金融保险等机构一样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和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时,深圳金融机构也应积极筹划,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金融网点,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2.4  现代物流业的合作策略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地区贸易频密,香港的物流能力也渐趋饱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加入也逐渐凸显香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受到挑战,香港必须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增强香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可以直接为香港提供延伸和补充。因此,深港物流产业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可以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保证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物流业合作可以考虑加强两地物流信息链连接。两地共同建立信息网,共享信息服务,为各自的企业提供便捷信息渠道,必定会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和增强市场拓展的能力。深港两地的物流业合作还可以考虑加强层次互补,弱化相同档次竞争。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物流枢纽中心,其专业化的服务层次是深圳望其项背的。香港具有强大的海陆空货运能力和完善的信息网络的优势,而深圳却具有地面空间大和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因此,两地应利用差异性来做大“蛋糕”。  

2.5  会展、商务旅游等商务服务业合作    

深港两地在会展、商务旅游、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方面合作是大有可为的。两地仍以差异互补方式合作,需要深圳为跳板到香港进行商务活动的,深圳可以积极推介和鼓励,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便利;反之,需要利用香港做跳板进入大陆的,香港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优势进行引介。  

总部经济的合作。两地都可以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两个城市已成为连体城市,在空间上几乎没有距离,区别就在于两地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质与量上大有不同。这是因为两地融资便利度,信息网络通达度,两地商务活动成本,服务理念等因素存在差异。  

会展业的合作。香港是亚洲著名的“会展之都”,具有国际优势。深圳的会展以高交会、文博会等为代表,其优势是面向国内。深港两地的合作策略是共同对外吸引和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机构到“深港会展服务圈”里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会展,逐步形成外界对两地会展业普遍认可。  

高端旅游业合作。两地应依据协调两地旅游合作的需要而成立高层次深港旅游合作官方机构,定期商讨两地旅游产业合作事宜。两地可以合作研究制定有关协同发展的战略,联合监管旅游市场;联手规划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合力打造“深港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区”;联手推广深港旅游;共同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施深港旅游联合促销,争创双赢局面。  

2.6  专业服务的合作    

专业服务是发展服务产业链条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专业知识外溢的最好、最快方式,是两地在知识层面相互认可和相互传播的捷径。合作的利益之一是通过知识互补形成两地的互补性,有利于适合两地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其二是可以加快两地形成相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素质,为共同服务对象提供同质服务,进一步融洽两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  

深港专业服务合作首先应是优先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服务等知识经济型的智能产业和高利润、高价值的生产者专业服务,把服务重点放在为中小企业改革和进人国际市场方面,切实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建立专业服务统一管理机构,制定专业服务产业化发展规划;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深港两地专门专业资质相互认定工作。  

总体来说,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一定要坚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在深港合作中,深圳和香港是互为窗口,互为中介。深圳是香港眺望内地市场和经济动态的窗口,深圳作为国家的特区,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先的试验权,香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可以通过深圳这个窗口了解大陆,通过这个中介吸引大陆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到香港。香港是深圳通往世界的窗口和中介,香港与全球各国的广泛、持久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是深圳取代不了的,也是深圳发展最可依托的重要力量。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立项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最终成果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姓名:        

段杰      

      位:        

深圳大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李江、张斌、张燕、唐国兴      

课题立项时间         

20076      

课题结项时间         

20118      

  

, PAN>服务业已成为香港的主要出口部门和香港GDP、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成为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4   20042008年香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服务业产值(百万港元)        

1119304      

1207873      

1297545      

1431815      

1441908      

GDP产值(百万港元)        

1244819      

1332830      

1423299      

1551970      

1567880      

所占比例(%)        

89.92%      

90.62%      

91.16%      

92.26%      

91.97%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随后,香港在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部门齐全的服务体系,这主要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服务四大方面近30个行业。香港的服务业经营范围广,服务品种多,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008年,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GDP91.97%,在全港有34%以上的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数(2008年)  

      

行业增加值        

(百万港元)        

占GDP百分比        

(%)        

行业就业人数        

(人)        

占总就业人数比重        

(%)        

金融服务        

251800

16.1

206600

5.9

贸易相关服务        

405900

25.9

832800

23.6

专业服务        

50300

3.2

113700

3.2

信息中介服务        

15700

10

49700

1.4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网站http://www.censtatd.gov.hk/hong_kong_statistics/index_tc.jsp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法律、等行业拥有相当成功的运作经验,发展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整体竞争力很强。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购物天堂和旅游、会展中心。  

2.2 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高  

作为一个外向型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不仅是世界重要的货物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中心。按国际标准衡量,香港的服务输出总值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甚高。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香港是一个自由化程度极高的国际都市有密切关系。香港的运作模式已高度国际化,加上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以及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极具吸引力的自由贸易制度,各国资本纷纷来港投资,使香港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公司运作模式均与国际接轨,国际服务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也由于香港本地市场狭小,资源有限等原因,香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以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融资、运输、通讯、咨询服务为主。  

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基较为薄弱  

香港服务型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其制造业,但是随着低附加值制造业的转移,香港经济在90 年代出现了“产业空洞化”,金融业、房地产业、运输业及服务贸易成为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产业,这种明显失衡的经济结构十分不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97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存在的这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暴露,泡沫经济的破灭和经济的衰退使香港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从1998年的全球第3位下降至2004年的第14位。     

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应以制造业为基础和前提,制造业的缺失会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失去服务对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根基,就会表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提供境外服务为主,因此其对国际经济变化反应尤为强烈,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所以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巩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势在必行。  

四、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分别对深圳、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1. 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发展优势(Strength    

经济优势。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巨大的经济总量保证了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本地市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②区位优势。深圳较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区位优势——毗邻香港。90年代以来,香港对深圳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香港已经把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深圳,深圳通过引进和学习香港服务业的先进经验,逐步提升了自身服务业的层次和规模。③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大。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珠三角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对象,而珠三角又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该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一直较大,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市场。    

1.2发展劣势(Weakness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深圳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香港相比,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服务产品质量也不高,竞争力弱。②市场化程度低。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表现为:服务领域较为狭小,服务品种少,服务成本高,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③国际化水平低。深圳生产性服务业本地化现象明显,国际化水平明显滞后与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十分低。④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使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  

1.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框架下,深港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将全面展开,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将给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②“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极大地开拓了深圳的腹地,为身处香港和广州夹缝中的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③2007年深圳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提出要加快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确定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8个高端服务业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一文件的出台在客观上将促进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1.4发展威胁(Threats  

CEPA签署后将逐步消除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中的各种限制,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开始正式对外开放,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便捷地进入内地市场。毋庸置疑,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深圳,而服务业在内地仍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处于竞争的劣势,这无疑会加剧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激烈竞争。②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来自广州的竞争。广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有很大的交集,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商贸经济中心,其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好,市场腹地广阔,辐射能力强,在竞争力方面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如广州,在面对来自广州的竞争时深圳难免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发展优势(Strength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长期奉行对经济主体的不干涉政策,减少了对服务业的发展障碍。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十分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加强,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②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香港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其服务业更是具备了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③经济运行模式高度国际化。香港的服务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业务在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这种较强的外向型特征又进一步提升了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性、国际性水平及其发展层次和规模。  

2.2发展劣势(Weakness  

本地市场狭小。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海岛型经济结构体系,自然资源贫乏,本地市场狭小。所以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如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产品销售对海外的依赖性强,服务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②工业基础薄弱。香港的服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制造业却相对萎缩。这样的经济结构给生产性服务业造成了所依托的基础日益削弱的隐患。这种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冲击和干扰,社会经济的增长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或稳定状态。  

2.3发展机遇(Opportunity  

CEPA的签署使服务贸易的条件放宽,是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契机。服务贸易自由化是CEPA内容中的重要一项,也是香港业界普遍认为对香港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项。根据CEPA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可获得优惠待遇的服务行业共26个,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被允许在内地设立独资企业,允许持有内地执业资格的专业服务人员在内地执业等。CEPA为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降低门槛,创造了新的服务贸易需求,扩大了其外部市场的规模。  

2.4发展威胁(Threats  

面对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压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迫在眉睫。制造业向重化工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对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香港向珠三角地区提供的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业方面,所以在这一时期香港要致力于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业的水平。②近年来,香港国际服务中心的地位正面临着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挑战,尤其是新加坡。目前,新加坡不仅是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跨国企业的重要据点,是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相竞争的强有力的对手。  

  

  

  

  

五、 深圳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分析    

1.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深港两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是城市特点、长期利益等因素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是两个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持和发展各自城市竞争力的必选之途。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两地发挥优势互补,合力迎接全球新一轮分工的积极表现,是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完善两地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两地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增强两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1.1两地优势互补和利益所向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链”理论在现实和理论意义上都表明了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开放的现代全球工业体系中,生产过程出现了细化的分工,有分工就必然要求有合作,而任何一个地区都至少拥有价值链上某一个环节的优势,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进行优势释放,这样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会得到因分工合作而产生的利益。  

6   深港两地优势互补“钻石模型”    

关键因子      

内容      

深圳      

香港      

要素条件      

基本生产要素:普通劳动力、地理位置      

一般劳动力充足、成本低,人才洼地;区位优越,土地面积大,经济腹地广      

劳动力成本高, 土地面积有限,地价较高,地理区位优越      

关键生产要素:知识、资金、高级服务基础设施、高级人才      

科研力量一般,缺乏营销型R&D,创业资金短缺、融资不便,高级服务通信设施有待完善,高级人才比较短缺,高级服务业技术缺乏      

营销型的R&D部门齐全,有较强的技术引进和创业能力,高级服务业人才齐备,资金充裕,且有较强的全球融资能力,高级服务业设施及设备完善、先进、应用广泛      

需求条件      

国内市场      

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较多企业面临转型      

市场规模有限,但需求先导性强,有利于服务创新      

国际市场      

覆盖范围很小,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服务辐射全球,是国际公认的服务之都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      

上游产业较全面,互补性服务业价值链欠缺,未形成广泛互补      

与上游产业一般是空间上分离,需要外方支持;连通、高效、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企业管理、经营策略与结构,同业竞争      

经营管理战略与产业构成      

经营管理效率低,缺乏长期增长规划,产业构成不合理,不符合城市特点,企业间规模参差,关系松散,未能结合本地竞争优势资源,      

经营管理效率高,企业多为大型跨国企业,熟悉行业规范,运作流畅,竞合关系显著      

企业竞争      

低层次同业竞争激烈,行业尚未形成气候      

市场主导,企业竞争激烈,政府采取“积极不干预”      

不确定      

变量      

机遇(契机)      

全球新一轮分工,科技进步加快      

回归祖国、大陆加入WTOCEPA等合作框架协议      

政府      

改善与香港合作条件,积极推动      

有待职能转变,部分实行奖励创新      

深港两地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的层次以及拓宽合作的领域。两地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融入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品价值链分工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利用地缘优势协同发展提高两地的城市竞争力的必然。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不仅包括营商成本相对较高因素,而且地理空间狭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香港要在短期内打破现存发展瓶颈,恢复经济活力,刺激经济增长,在发展方式上是加强创新,尽早实现产品服务的更新和升级,以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和维持其国际金融、物流、贸易中心的地位。在发展途径方面,利用深港合作的契机,转移其不占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链环节到深圳,可以利用人员流动到深圳就业以便提升就业率,提高本地居民的收入。  

从理论上来说,深港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很明显的合作利益,两地合作不仅可以做到优势相彰,也可以弥补两地的相对劣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深港两地的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会因物质和信息在时空上面的无障碍流动,使深圳的制造业大受裨益,同时,深圳的市场容量以及多样化的劳动力市场又能使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降低服务成本和增加总体企业收益。  

1.2两地产业构成特点和合作模式升级    

香港是一个典型国际化城市,一个高度外向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了3.43。香港高外贸依存度说明其和世界联系的广泛和密切,正是如此,世界经济须臾离不开香港;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总部之都,其信息网络极其完善,刺激着香港整体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深圳建市的历史,就是深港合作的历史;同时,香港摆脱低端加工制造业进而准确地进行了符合城市特点的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服务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弹丸之地”却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跻身世界前十强城市。深港两地的合作长期停留在前店后厂模式不利于两地的长期协同发展。  

CMM模型表明,垂直分工式合作往往出现在两地经济GDP总量相差较远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否则,应该是水平合作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利益。深港两地目前已经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两地若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取得区域的外部规模经济,两地的优势互补也为合作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因此,深港两地的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构成特点决定着深港的合作模式应由前店后厂模式升级为水平的优势互补模式,深圳在接受香港辐射和扩散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香港提供更多补充和新的机遇。  

1.3合作机制带来的利好    

CEPA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合作等广泛的领域,而且内容可扩充,开放性和灵活的运作方式为两地逐步消除制度性障碍创造了有效的机制。CEPA标志着大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对香港开放,这为两地开展服务业的广泛合作建立了有效的机制。香港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还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准入的领域,直接服务于内地制造业。CEPA的实施清除了两地经贸合作的关卡,特别规定了“联合原产地规则”,允许港产品一部分在内地加工,一部分在香港加工,通过价值估算,计为零关税,这实际上解除了两地生产企业的边界。  

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是粤港双方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强力度合作的高层协调机构,建立了新型的“一国两制”前提下政府推动的全方位合作、市场主导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合作、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分工合作。  

深港政府“18”框架协议是深港两地政府的一个全面合作的框架体系。该协议的签署,结束了两地政府间缺乏直接交往机制的历史,使深港间合作在民间直接交往和政府直接交往的两个层面上顺畅进行,开创了深港合作的新格局。该合作框架的签署,深港实现了资源互补,两地要素自由流通,将形成一个国际化服务业和国际化制造业有机结合、高度发达的聚合体。  

以上合作机制,既是由政府出于区域合作的理论层面提出,也是由民间商业合作产生的现实愿景。这些合作机制的顺利出台,为深港合作开辟了理论想象和现实合作的空间。  

2.  深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趋势与策略分析    

为推动两地高端服务业合作,我们认为建立完善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专门机构,消除制度障碍,例如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深圳的人为障碍、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和简化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北上经营的审批环节;鼓励有条件的国际化大企业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最大限度利用香港服务业优势;引导和鼓励香港生产性高端服务业为深圳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担当“催化剂”和“服务工厂”的角色,加速深圳工厂向深圳高端制造加工基地的转变。  

  

2.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    

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是要参与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服务中心的高端竞争,这样深圳就可以利用“窗口优势”(既区位的窗口和改革的窗口),透过香港这个更大“窗口”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生联系,逐步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借鉴30年前香港制造业进入内地的模式,深圳必须进一步扩大整个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放宽对香港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限制。同时,深圳可以通过调整外资投资导向,通过FDI获得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技术和能力。  

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方面,深圳必须依赖深港合作。香港作为国际服务都市,是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外事机构的区域总部或代表处,其完善的信息、制度、服务手段是深圳暂时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深圳暂时充当香港的影子城市是切合深圳和香港双方的利益的。具体来说,深圳应依据紧紧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深港创新圈与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带动辐射和转移,利用香港这个跳板,引导和鼓励国际大型或知名服务企业把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设在深圳。“向香港学习”,引进香港高端服务人才和先进运作模式,加强与香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合作。“服务于香港”,深圳应定位为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勤中心”和“后备力量”,充当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军内地的一个窗口和桥头堡。  

2.2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方向与途径  

深圳应重点加强与香港在以下几方面的合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政府沟通机制,在CEPA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框架,消除香港专业人才进入内地的障碍,尽快落实各种专业人才资格互认体系;降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北上投资的准入门槛;简化香港服务业到深圳经营的审批环节,并落实税收、海关等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二是采取各种灵活措施,吸引更多的港资企业及各种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入深圳,重点推广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并加强深港两地在现代物流,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三是尽快完善深港两地官方、半官方、民间三个层次的经贸机构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换机制,重点加强与香港各类机构、组织的沟通和交流,为港商投资深圳、开展深港两地贸易等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在与香港合作的同时,深圳还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深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积极发掘深圳、香港以及广州等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各自比较优势,主动引导大珠三角地区构筑互补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使大珠三角地区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2.3金融创新合作策略    

深港金融服务链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是深圳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在深港金融服务链的进一步链接中,其方向应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重点放在以下方面:两地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发展;两地金融市场的衔接和开发;两地金融运行机制的衔接;两地金融监管的合作和协调。深港两地通过互补式合作,可以提高深圳资金融通效率,扩大香港的资金投放市场。具体而言,深圳可以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走进深圳市场;香港也可协助深圳具备条件的大企业筹集资金及走向国际市场;深港还可以进行金融创新,共同建立适当渠道,让在两地发行的金融工具可以互通。在促进市场发展方面,香港要研究扩展包括金融和商品交易期货的衍生工具市场,以及保险业和再保险业,这将有助于提升香港成为国家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同时也可以加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下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保障。  

两地机构应加快互设分支机构的步伐,调低资产要求、资本周转率、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要求,让香港的服务公司可更容易进入深圳市场。深圳应积极争取对香港金融业先行开放,即放宽对香港银行保险业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限制,允许其与国内金融保险等机构一样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和开展人民币业务。同时,深圳金融机构也应积极筹划,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金融网点,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2.4  现代物流业的合作策略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地区贸易频密,香港的物流能力也渐趋饱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加入也逐渐凸显香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受到挑战,香港必须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增强香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可以直接为香港提供延伸和补充。因此,深港物流产业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可以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保证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物流业合作可以考虑加强两地物流信息链连接。两地共同建立信息网,共享信息服务,为各自的企业提供便捷信息渠道,必定会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和增强市场拓展的能力。深港两地的物流业合作还可以考虑加强层次互补,弱化相同档次竞争。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物流枢纽中心,其专业化的服务层次是深圳望其项背的。香港具有强大的海陆空货运能力和完善的信息网络的优势,而深圳却具有地面空间大和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因此,两地应利用差异性来做大“蛋糕”。  

2.5  会展、商务旅游等商务服务业合作    

深港两地在会展、商务旅游、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方面合作是大有可为的。两地仍以差异互补方式合作,需要深圳为跳板到香港进行商务活动的,深圳可以积极推介和鼓励,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便利;反之,需要利用香港做跳板进入大陆的,香港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优势进行引介。  

总部经济的合作。两地都可以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两个城市已成为连体城市,在空间上几乎没有距离,区别就在于两地能够提供的服务的质与量上大有不同。这是因为两地融资便利度,信息网络通达度,两地商务活动成本,服务理念等因素存在差异。  

会展业的合作。香港是亚洲著名的“会展之都”,具有国际优势。深圳的会展以高交会、文博会等为代表,其优势是面向国内。深港两地的合作策略是共同对外吸引和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机构到“深港会展服务圈”里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会展,逐步形成外界对两地会展业普遍认可。  

高端旅游业合作。两地应依据协调两地旅游合作的需要而成立高层次深港旅游合作官方机构,定期商讨两地旅游产业合作事宜。两地可以合作研究制定有关协同发展的战略,联合监管旅游市场;联手规划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合力打造“深港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区”;联手推广深港旅游;共同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实施深港旅游联合促销,争创双赢局面。  

2.6  专业服务的合作    

专业服务是发展服务产业链条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专业知识外溢的最好、最快方式,是两地在知识层面相互认可和相互传播的捷径。合作的利益之一是通过知识互补形成两地的互补性,有利于适合两地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其二是可以加快两地形成相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素质,为共同服务对象提供同质服务,进一步融洽两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  

深港专业服务合作首先应是优先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服务等知识经济型的智能产业和高利润、高价值的生产者专业服务,把服务重点放在为中小企业改革和进人国际市场方面,切实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建立专业服务统一管理机构,制定专业服务产业化发展规划;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深港两地专门专业资质相互认定工作。  

总体来说,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一定要坚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在深港合作中,深圳和香港是互为窗口,互为中介。深圳是香港眺望内地市场和经济动态的窗口,深圳作为国家的特区,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先的试验权,香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可以通过深圳这个窗口了解大陆,通过这个中介吸引大陆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到香港。香港是深圳通往世界的窗口和中介,香港与全球各国的广泛、持久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是深圳取代不了的,也是深圳发展最可依托的重要力量。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立项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最终成果名称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姓名:        

段杰      

      位:        

深圳大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李江、张斌、张燕、唐国兴      

课题立项时间         

20076      

课题结项时间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