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叶小钢:音乐激发人的创造力,点亮人生

 日期:2022-12-06   来源:晶报APP

  “音乐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打开我们的人生,能把我们的人生点亮。”11月3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围绕“音乐对人生的意义”,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音乐感悟。

  

  音乐改变自己的人生

  叶小钢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母都是广东人,父亲是音乐家、理论家、作曲家,同时还是音乐文献的翻译家,母亲的专业是声乐。叶小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因为时代的原因都没有学习音乐,只有他走上了音乐之路。

  叶小钢出生于上海,4岁开始接触钢琴。“我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我练琴从来没有人逼过,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我练琴与否责难或者是打骂。”他还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坐在钢琴前,叮叮当当地自己弹。那时叶小钢把钢琴盖子全拆了,全心陶醉于声场中。结果不仅遭到邻居的投诉,父母也因为他声音太大了而制止他。

  1972年,叶小钢中学毕业后去工厂做了6年钳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音乐家,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所以我拼命学音乐,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脱离这样的工作环境。”叶小钢说,在当时那样紧张困难的工作情况下,自己仍在坚持弹琴。

  叶小钢说,那时钳工有8级,一个8级钳工水平很高,工资也很高,经常要考基本功。为此,他每天都会到厂里练锉刀、练榔头,还常常把手砸了。但是为了不输给任何人,他总是很努力地练习。这时,音乐也激励着他,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对人生进取的态度,对未来勇往直前的态度。

  最后,叶小钢的坚持也得到了回报。1977年恢复高考后,叶小钢脱颖而出,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时在全上海500名考生中只录取了5人。

  叶小钢称,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还是世界上的知名古典音乐,都充满了正能量。如传统的民族音乐《春江花月夜》《三六》《行街》,阿炳的《二泉映月》,刘天华的《光明行》,还有西方的贝多芬《交响乐》《钢琴协奏曲》等等,这些都很励志。

  直到今天,叶小钢依旧感慨:“这也是音乐励志的结果吧,现在我仍然保持着这种坚持。是音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实现目标凭着一股劲

  大学毕业后,叶小钢工作了3年,随后远赴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求学。

  叶小钢在现场回忆起了当年留学时的故事,因为语言问题自己在课堂上不善表达,这也让大家对他有产生了偏见——这个人从来不表现自己,说明没有能力。结果在一次管弦乐作品比赛上,叶小钢的作品惊艳全场拿下了大奖,所有人都为此感到惊讶。从此,叶小钢也凭实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

  叶小钢认为,东方人学习西方音乐并没有障碍,甚至国际比赛或者是重大演出中、在重要的艺术家队伍中,东方人也都有一席之地。“我相信,亚洲特别是中国,能够走到世界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的中心,距离不会太远了。”他说,中国人善于学习,并和自己发展的道路结合起来,中国人一点不比外国人差。

  叶小钢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想过很多“我一定要怎么样”,最后都实现了。比如,20岁时立志要当音乐家;23岁读大学时说一定要第一个在班里开个人作品音乐会;等到毕业留校了想一定要去世界一流的美国音乐学院留学;到了纽约,他在林肯中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来这里开场音乐会;留学毕业后,他又告诉自己国内这么好的发展形势自己不能错过……他像一个单枪匹马闯江湖的少年,靠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他说,“就是凭着一股精神,一股劲。我觉得一定能做好。”

  1908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用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等诗人的7首诗句来创作组曲,诞生了著名的《大地之歌》。百年后,叶小钢创作出同名作品《大地之歌》。“马勒已经写了一个《大地之歌》,我再写一个《大地之歌》这不是自讨没趣吗?我是有这样的嗜好,也有这样的胆量。”叶小钢说,马勒是通过汉语翻译到英语,英语再翻译到德语来进行创作,不仅词很长,唐诗的意境也变了味。他就按原意来唱,他有这样的信心做一版全新的《大地之歌》。

  事实证明他又拿下一城,《大地之歌》是叶小钢2005年创作的,这个作品诞生15年后才通过国际顶级唱片公司发行,面世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每个人的作品都会和他们的时代生存一段时间,如果它真的有价值才会积淀下来,如果没价值,就会昙花一现。”叶小钢说道。

  

  打造深圳独有的音乐风格

  对于未来,叶小钢有许多规划。

  在创作上,他还有很多曲目要完成,很多作品需要整理、录音保存,他还要从作曲家的角度写一本《贝多芬日记》的书。

  同时,叶小钢在去年有了一个新身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作为深圳第一所音乐学院,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前创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对深圳提高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叶小钢称,大家知道深圳是科技之城、创业之城,但深圳的音乐形象却并不那么鲜明。“所以我到这里来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至少在音乐方面我们能够立一块牌子,能够立在全国,不输给任何一个城市。”

  叶小钢坦言,自己在这5年任期里任务是很重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目标是要建成以深圳为中心,以1000公里做半径画一个圆,辐射范围广、影响大的最好的音乐学院。明年,学院还要做很多事情,比如要做国际型的比赛、“一带一路”音乐季、音乐与科学的论坛、大湾区音乐节等。“我相信能够给深圳带来很多文化上的新面貌。”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圳该怎样实现国际和传统相融合,打造出深圳独有的音乐风格呢?叶小钢称,深圳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本身也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圳有了音乐学院,还需要大的文化团体,比如歌剧院、舞蹈团、交响乐团、粤剧院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深圳要把国际上最前沿的一些艺术门类的发展形势和深圳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作或融合出一些崭新的文化业态。

  叶小钢表示,深圳在歌曲方面过去几十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希望深圳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新作品涌现,人文的、历史的、时代的、主旋律的、历史文明传承的、大湾区的、跟广东粤剧结合的、和这片红土地有关系的。“只有全方位的创作涌现出来,我们的音乐工作才算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做到了一定的业绩。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扬着头说,深圳不比其他地区差。”

  叶小钢称,他将踏踏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工作,带领着音乐学院给城市创造更多的文艺氛围,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和市民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因为音乐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林菲

  编辑: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