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丨张文杰:中国新时代国防与军队建设
日期:2019-09-23 来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中国新时代国防与军队建设
编者按:2019年8月25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联合邀请张文杰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朋友们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新时代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讲座。

精彩演讲内容回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只有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强军兴军进入新时代。
一、战略地位
全面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焦点,这是数百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棋局演变的最大特点。
有这样一组数据: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仅相当于美国的6%。2018年,达到了66.3%。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GDP可能超过美国。在科技实力上,预计2050年左右,中美有望并驾齐驱,在一系列重大技术上互有领先。在军事实力上,预计2030年前后,美国仍将对中国保持较大优势,但随后它的弱点增多、优势减少。
在2010年之前,美国把中国作为潜在竞争对手。但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就明确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不断插手介入地区热点问题,对华遏制和强硬的一面凸显。
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开始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把美国军事力量的60%部署到太平洋地区。“再平衡”就是要平衡中国的崛起。2012年1月美国公布新军事战略报告,中国周边海域就接连出事。
2017年12月19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俄视为主要对手,称要“以力量求和平”,废除奥巴马时期的国防开支上限,加强美国军事力量。到了2018年1月20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战略报告》,再次将中俄列为“主要威胁”,美国防部和联合部队必需在思想上、行动上、合作伙伴上、创新意识上超越“修正主义力量”。
从去年3月开始,中美两国就开始了贸易战,标志着中美进入了全面战略竞争时代。贸易战只是发端,今后的各种摩擦、碰撞,甚至军事冲突可能越来越大。美国史无前例地对中国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将中美关系推向越来越危险的境地。
近年来,美国不断派导弹驱逐舰、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等,以所谓“维护地区航行自由”为名,驶入南海海域和岛礁附近巡航或演习。2018年5月27日,美国海军“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和“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驶入西沙群岛中的赵述岛、东岛、中建岛和永兴岛12海里内进行了演习行动。9月30日,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170舰迅即行动,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当时两艘军舰相距仅约41米,人称“海上拼刺刀”。11月12日,美国副总统彭斯乘坐空军二号飞机从日本飞往新加坡,特意飞越南海,其飞行路线距离南沙岛礁只有50英里。扬言“南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美国不会被中国吓倒”,将继续执行“航行自由任务”。
由此可看出,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这是历史规律。今天,在实力政治、丛林法则依然大行其道的世界上,中国必须有防身利器,军事手段是实行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
因此,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二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三是为拓展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四是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二、强军目标
强军目标,即新时代中国需要建设一支怎样的军队,可用一句话概况: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十九大报告提出,国防和军队领域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一流军队有五个参照系:第一,世界新军事革命,是否能够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潮头,引领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第二,国家发展战略,是否能够有效支撑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国家安全需要,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赢各种类型的战争。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根本原因是我们实力不够,特别是军事实力不强;第四,军事力量全球运用,是否能够全球到达、全域作战。第五,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是否能够与世界最强军队并驾齐驱,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战略优势。中美战略态势美攻我守。未来应能够与美军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相抗衡,实现攻守格局的根本转变。
三、总体布局
军队建设的总体布局分为四个方面,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一)坚持政治建军
1、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军队直接关系国之兴衰治乱。民国初年,军队沦为个人和反动势力的工具,导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在当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军权问题没解决好,导致军事政变频发,战乱不已,政局动荡,严重影响社会民生。也就是说,如果不把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搞得兵散将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灵涂炭。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习主席尖锐地指出了军队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存在的十大问题,提出要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
2、把理想信念立起来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如果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那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什么问题都可能出。共产党人必须常补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
3、把政治工作威信立起来
现在,紧迫的任务是要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树立起来,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一些基本原则上来。过去,做政治工作主要靠模范带头,政治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就这叫行胜于言。现在,形势发展变化了,做政治工作方法多了,但模范带头并没有过时。官兵不是看怎么说,而是看怎么做。要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
(二)坚持改革强军
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向全军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动员令。
1、深化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军委管总
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由四总部改为十五个职能部门,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
*军种主建
组建、调整军兵种。把部队管理的重心放在军兵种,军兵种以主要精力抓好部队建设管理。同时,考虑到第二炮兵实际上担负着一个军种的职能,决定把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随后,成立一支新的力量——战略支援部队,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重新组建战区。把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重心放在战区,战区以主要精力研究打仗、指挥作战。
通过这次军改,形成了一个新的布局,把建设和作战分开,各司其职。
2、深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
2016年12月,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中明确提出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同时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要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如旅-营体制,这是改革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在所有集团军和全军主要作战部队实行旅-营体制。
3、深化政策制度改革
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此次会议主要完善四个制度: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以及军事管理政策制度。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军官职业化,军官职业化的核心是专业化。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是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的基础。这轮改革,决定把军衔作为反映军官能力的主要标尺,基于军衔构建军官管理制度。
还有文职人员制度。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要把一些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的现役人员岗位改由文职人员担任,扩大文职人员编配范围,优化军队人员构成,节约军队人力资源成本,延揽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
最后是退役军人安置和管理,这关系到军队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退役军人经过部队严格训练和重大任务考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从中央到到省市都已经建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利于保障退伍军人的利益。
(三)坚持科技强军
1、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
现代条件下,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核心战斗力。
2、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
最近几年我国军工企业、武器装备迅速发展,东风21D、东风31A、
巨浪Ⅲ、歼-20等等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器,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总体水平同西方军事强国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军用动力、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基础软件等领域长期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
(四)坚持依法治军
1、依法治军关键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依法治军,关键是依法治权,必须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古今中外都证明了的一个道理。因此,依法治军是改革的关键。
2、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要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依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
四、战略指导
1、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
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不称霸、永不扩张,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但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我国的态度是坚定的也是明确的,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同时,习主席强调积极防御的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还要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2、拓展战略防御前沿
努力将战略前沿推向西太平洋北印度洋。
3、推动军事力量走出去
积极开展海外军事行动。
在2017年8月1日,吉布提保障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军拥有了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
4、坚决实施维权行动
如2014年的中建南维权。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1、构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
2、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军改重塑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打造起“军委—战区”两级作战指挥新格局。
(三)做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1、统筹主要战略方向与其他战略方向
当前,主要战略方向是海上方向。当前,我国在海上方向将长期面对遏制和反遏制、分裂和反分裂、侵权和反侵权等多种矛盾和斗争,海上安全环境更趋复杂。要把战略目光投向海洋,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在这方面的积累,将决定未来海上态势,决定未来我国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主动。
去年的4月在南海海上举行的海上阅兵式,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强天下者必强于海。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而中国大规模扩建南沙岛礁,则重塑了南海斗争的地缘斗争格局。习主席在这一问题上的气魄之大,力度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当然,重中之重仍在东南方向——台湾。新形势下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繁重。两岸关系面临方向抉择,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始终存在,“台独”分裂势力人还在,心不死,分裂祖国的危险始终存在。
今年1月2日,习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华民族兴衰的标志,决不能妥协。要着眼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在坚持“和平统一”大方向的前提下,强调“军事斗争”、“经济掏空”、“外交施压”。
其次还要关注半岛方向。

然后是中印方向。1962年中印便爆发了战争,但近几年,印度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仍有微词。 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8月28日,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洞郎对峙持续72天,是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来最长的一次。
洞朗博弈结束,印度媒体第一时间宣称取得外交胜利。如果说,印方成功迫使中国停建公路,使己方安全关切和利益得到理解和尊重,它无疑是胜利者。但是,印方撤离入侵人员和装备后,中方行使主权管理,并进行了实际控制。
2、统筹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军事斗争准备既要关注陆地、海洋、空中等传统领域,也要关注太空、网络空间、深海、极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3、立起备战打仗鲜明导向
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方面工作,最终都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打仗能力,如果不能落到这一点上,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做得再多也是虚功。
因此,军事工作首先要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其次,要使政治工作融入备战打仗全过程。政治工作对战斗力形成和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激发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最后,要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 战争形态越发展,作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打现代战争,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必须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确保障。


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如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恢复播放作息号,下达日常作息指令。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战争形态发展至今,通信手段早已突飞猛进,但刻在骨子里的血性,应该通过更多的冲锋号来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