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丨曹卫东:海洋与中国梦
日期:2019-09-19 来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海洋与中国梦
编者按:2019年8月24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联合邀请曹卫东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朋友们做了一场题为“海洋与中国梦”的讲座。
精彩演讲内容回顾:
一、海洋与大国崛起
海洋既是资源的聚宝盆,也是连接各国的大通道,纵观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洋强国。海洋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却曾被少数国家所独享,为什么呢?这其中涉及到海权。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石油、铁、锰、铜等);海洋化学资源(氯、钠、镁、碘、金等);海洋生物(水产:以鱼类为主);海洋动力资源(潮汐等)。
而全球200多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3/4分布于濒海地区,世界70%的发达工业和80%的人口分布在沿海200公里的区域里。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对推进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此之外,海洋的重要性还在于“海上通道”,即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等。世界贸易85%经海上运输,我国对外贸易95%经海上运输。纵观历史上的海洋强国,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俄国、日本、美国等,无一不是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对海洋加以控制的。
二、走向深蓝的百年激荡
(一)百年激荡
1、海上来袭
1840年,英国借口鸦片贸易问题,从广东、福建、浙江、天津海面,用坚船利炮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的历史序幕。战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白银2100万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海战梦碎
1894年—1895年,中日在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交战,史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白银2亿两。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孱弱的民国海军建设
当时的中国面对侵略者有海无防,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13日起,日本派遣数十艘军舰和军队,先后在上海宝山和杭州湾登陆,进攻淞沪地区的中国军队,11月12日,上海沦陷。
中国直至新中国建立前,都可以说是有海无防。然而,在当代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强大人民海军
海洋强国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濒海国家。同时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能够从海上方向有效抵御外来侵略,能够有效破除外国针对自己的海上通道封锁与威胁。因此,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强国仍是中国发展的目标。
海洋强国必须涉及到的一个名词是海权,马汉提出,“海权在广义上不但包括以武力控制海洋之海军,亦包括平时之商业和航运。”,他分析了海上霸权国家与陆上霸权国家发生的战争后,清楚说明前者得到的恰是后者失去的,清晰画出了“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轨迹,得出海权一直左右各国历史发展的结论。其中,清朝的“闭关锁国”是最好的例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有了中国特色的海权观:包括主权岛礁的占有权,管辖海域的使用权,公海航行的自由权以及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各种权利。我们的海上利益必须受到尊重,我们也会平等待人,不排斥他国合法使用海洋的权利。
主权岛礁的占有权指的是该岛必须由中国占有,管辖海域的使用权则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他国船只可无害通过,但该海域中的各种资源只能由中国开发,公海航行的自由权对于一个我国的海上贸易而言至关重要,最后我国的海上利益必须得到尊重。
(三)人民海军的战略变化
人民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要早,当时的舰队,基本来源于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又从香港购买了一些,加起来排水量不到5万吨,当时的舰艇吨位小,因此不能走向远海,所以,最开始人民海军的战略是近岸防御。
到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改变了人民海军的战略。该公约规定一国拥有其专属经济区,这个专属经济区是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也就是说在这范围内的海洋里,所有的资源都属于那个国家,其他国家不得占用,不得污染,只可经过。为此,人民海军的战略改为近海防御。
到了当代,人民海军的战略又改为了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红海行动》上映后一度成为热门,而原型则来源于也门撤侨,这证明了远海护卫的必要性,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也需要舰队进行护卫。
防卫海域的拓展则是由于海洋权益在法律上的明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明确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因此海军必须随之拓展防御范围。近海指的是这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远海则是指第一岛链以外的区域。
所谓“岛链”,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军事上的内容,其是五十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岛链战略,用途是围堵亚洲大陆,对当时冷战时期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美国著名军事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甚至把第一岛链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因为该岛链仅距中国160公里,从这里能够向整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投射力量。这个随着冷战结束已不再具有意识形态涵义的概念,近年来被一些人看成是遏制中国走向深海的防御阵线。这也说明了我国建设人民海军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南海阅兵时指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习近平为此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对人民海军寄予厚望,希望人民海军在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什么习主席说建设强大人民海军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呢?因为海洋强国强调国家要统一,台湾和大陆没统一;领土要完整,而我国的钓鱼岛、南沙群岛等等仍未收回。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建设人民海军的任务十分紧迫。
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示意图
上文所说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所有资源都归一国所有,但南海却基本没有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平台,这是因为油气田的海水深度太深,开采石油成本过高,现在并不具备开采条件,并且石油可以作为一项珍贵的资源,留给后代。
黄岩岛,是一个环礁,略呈C字形,环礁包围着一泻湖,形成一个良好的渔场。岛礁的归属有三种重要共识:第一是谁最先发现,第二是谁最先开发利用,第三是谁最先管辖。
西方的探险家到达南海时看到有支那人在这些岛礁上摘椰子、织鱼网。支那人是西方对中国人的称呼,这说明黄岩岛首先是中国人发现的,并对其进行了开发,即捕鱼等。关于谁最先管辖的,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为什么会有争议呢?主要是1962年前后,南海被发现有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因此各国为了利益,都纷纷对南海各岛“宣布主权”。
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 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这是中国一向所坚持的。
美国看到了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因此在南海问题上“兴风作浪”,为了维护南海的稳定,中国与南海相关国家于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平解决争端、不在无人岛礁上新修建营房设施);于2018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不使用武力、维持现状);中方态度是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各方通过谈判的方式,达成一定的默契后,南海逐渐平定。
关于钓鱼岛的争端,这是美国在二战后便埋下的“伏笔”。根据《开罗宣言》,日本应将台湾及其非法侵占的岛屿归还给中国,而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一部分,因而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二战后国共内战,国民党战败后迁往台湾,这时的钓鱼岛,则由美国“托管”。在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而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中国一直对钓鱼岛拥有领土权。因此,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随后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邓小平同志提出搁置争议,留给后人解决。
然而,日本在前几年突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为此中国在宣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后便派出舰船开始巡逻,宣示主权。
人民海军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值得骄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之际,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英国,中国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英国的土地上奏响国歌。
上文提到了人民海军战略的变化,从近岸到近海,再到远海,实际上亚丁湾护航就属于远海。我国在亚丁湾护航已有十年之久。
护航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随船护卫,即陆战队员跟随船只前往目的地;第二种方式是跟随在船队两侧护航。
人民海军兵力由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岸防兵部队等组成。
舰艇部队以水面舰艇为基本装备,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可攻击敌方海上和沿岸及其一定纵深内的目标,参加争夺制海权的斗争,进行海上封锁、反封锁作战,参加登陆、抗登陆作战,保护或破坏海上交通线等。
潜艇部队以潜艇为基本装备,主要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核潜艇分为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攻击性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核动力潜艇,又称为战略核潜艇或战略导弹核潜艇。由于弹道导弹核潜艇具有隐蔽、安全、机动性强、作战威力大等特点,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核潜艇,航母战斗群和水面舰艇编队,为战略导弹潜艇、航母战斗群或海上机动编队扫清航道,以及战略战役侦察、海上护航、破坏敌方交通线等。
攻击型核潜艇是没有装备战略核导弹,不是用于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而主要以各种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导弹及鱼雷为主要武器,用于执行搜索,护航和攻击等任务的核潜艇。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最大舰种。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和运输舰船,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战略目标,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是海军最大的作战平台。
辽宁号航空母舰
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9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之一。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承担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任务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中国自1954年10月从前苏联获得第一批两艘6607型(鞍山级)驱逐舰至今(2019年中),中国海军共计入役装备过10型51艘驱逐舰,其中现役9型32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水面作战力量。
人民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
052C型导弹驱逐舰
052D型导弹驱逐舰
174(合肥舰)参加中俄联合军演
导弹护卫舰是护卫舰的一种,是指装有导弹的护卫舰。它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
054型导弹护卫舰
056型导弹护卫舰
056型导弹护卫舰是轻型的护卫舰,只有1500吨,没有机库,只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在上面起降,主要用于执行基地的防御,还有一些沿海城市防御、巡逻。
071型船坞登陆舰
071型船坞登陆舰后面有一个物仓,将其打开,气垫船、坦克等等就可以从里面出来,所以叫登陆舰。
“呼伦湖”号大型综合补给舰
航空母舰远航所需要的补给十分多,因此需要像呼伦湖号这样的大型综合补给舰,并且它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跟着作战部队一块航行。
海军除了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岸防兵部队,在天安门阅兵时岸舰导弹已达几百吨,可以从岸上直接对水面的大型目标进行攻击。
西沙群岛永兴岛机场
截至2016年12月,西沙群岛永兴岛拥有4个民航停机位和1条完备的长3000米、宽5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波音737以下的中小型飞机,通航城市1个。修建机场时,因地取材,使用的是珊瑚礁。
南沙群岛永暑礁机场
后来,又修建了南沙的永暑礁机场,这个机场它就永暑礁机场不是使用珊瑚礁了,而是把海底的沙子抽上来,铺出了一个机场。
最后,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7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发布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创新指数从2007年起每年发布一次,通过研发投资、专利和商标国际申请量、移动应用开发及高科技出口等80多项指标,对全球129个经济体的创新程度进行排名。中国在报告中排名第14位,实现连续4年上升。位列前十名的经济体分别为: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丹麦、新加坡、德国、以色列。
航天,中国可谓是世界排名前列,但就航空而言,中国仍未得到认可。最后看看我国船舶工业。根据我国船舶工业统计,运行中的问题是新船需求大幅下降,船企连续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骨干船企高技术船舶研发能力亟待提高;船企高端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短缺愈发明显。但市场预测,201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3600万吨,新接订单与上年基本持平,年底手持订单量将维持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因此必须要建设海洋强国。应牢记“强于天下者必强于海,弱于天下者必弱于海”的历史铁律,我国应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就会有海无防,历史已经给了中国一个极大的教训。所以我们要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