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 | 于海:我们的国歌
日期:2019-08-15 来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我们的国歌
编者按:2019年8月3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联合邀请于海老师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朋友们做了一场题为“我们的国歌”的讲座。
精彩内容回顾:
一、关于国歌
(一)国歌的概念
广义上讲,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意志、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歌曲。
国歌是主权国家声音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文化的结晶和历史见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载体,因此,国歌具有崇高地位,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二) 中国历史上的“国歌”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使得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遗产,从夏朝的《九韶》、《九歌》到清代的戏曲,历数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然而,这些并不属于“国歌”。
我国历史上的“国歌”共有12首,包括1880年的《普天乐》又名《华祝乐》;1896年的《李中堂乐》;1906年的《颂龙旗》;1911年的《巩金瓯》;1912年的《五旗共和国》;1913年的《卿云歌》;1915年的《中华雄立宇宙间》;1919年的《尽力中华歌》;1926年的《中华雄立宇宙间》;1926年的《国民革命歌》;1929年的《三民主义歌》;1931年的《国际歌》。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于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颁定,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所以“巩金瓯”有巩固国土的意思。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国歌与抗日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约在40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巨大。在抗日期间,需要有一部影片,激励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这部影片叫《风云儿女》,在影片中,有一首长诗,由田汉作词,聂耳则为这首长诗谱曲,二者结合,就是现在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与聂耳
义勇军指的是非由政府组织的、人民志愿组成的抵御外敌的武装组织。义勇军概念近代最早出现在像上海这样的租界城市中,租界内的外侨为了确保租界的存在自发组成武装组织,称为义勇队或义勇军。
进行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以此形成了《义勇军进行曲》。
建国后,到新政协会议日期过半,开国典礼在即,但国旗、国歌等方案还未最后确定。于是毛泽东、周恩来于9月25日晚8时,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等16人,彭光涵做记录。随后,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国国歌,并强调不改歌词,有“安不忘危”的意义。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间,国歌词作者田汉被林彪、江青、康生诬蔑为叛徒,国歌歌词被禁唱。1977年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新国歌”的创作按两种方案进行:第一种方案是根据原国歌曲调重新填词;第二种方案是创作“新的”国歌。从1977年10月上旬到12月中旬,全国69个单位,从大量应征稿件中选出了318首推荐到国歌征集小组,其中按原国歌曲调填词的130首,新创作的歌曲188首。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创作的国歌歌词。
但到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具有同样的宪法地位。1954年制宪到2004年修宪,整整50年,国歌终于写入宪法。
2014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刊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规范了国歌奏唱的场合、礼仪及宣传教育。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自此,国歌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三、国歌是国家神圣的象征
无论在哪个国家,国歌都是神圣的,比如,美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学习画国旗、唱国歌,上了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内容则会由浅入深地进行,包括介绍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爱因斯坦等美国杰出人物的生平,学习美国地理和历史,背诵弘扬美国精神的著名演说等。
同样香港回归时,要求在1997年7月1日开始的第一秒,奏响国歌,即使之前英国国歌的演奏提前结束,也没有使得我国解放军军乐团出现错误,因为,国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神圣的象征。
四、国歌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表现出的最深沉的无疆大爱,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和谐、人民幸福的最高追求;是对国家的无比认同与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是对“有国才有家”思想的认同与升华。
国歌是对国家的一种认同,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许多国家都早已为自己的国歌立法,他们把奏唱国歌作为升腾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行动,制定了保护国歌的一些具体措施。但我国国歌教育意识十分薄弱,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很多人却不能准确的唱好国歌,对国歌的历史和内涵知之甚少。2012年,某大学在一次统考试题中要求写出国歌词曲作者和歌词,完全答对者仅占三分之一。
并且国歌标准的不统一也是一大问题,建国以来,正式出版的国歌曲谱版本约几十种,但却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曲谱,以至于在学校、机关、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合里、在中外著名乐团的音乐会上、在重要集会活动上、在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在国外欢迎我国领导人的庄严仪式上,经常会看到和听到有明显错误的《义勇军进行曲》。并且国歌奏唱乱象丛生,在国歌演奏场合嬉笑打闹,毫无敬意,甚至肆意篡改、侮辱国歌。
因此,必须加大国歌宣传力度,维护国歌威严,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国歌立法是文化自信以及新时代的要求,使得公民明白国歌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使其心生敬意,是增强国歌意识的必要举措。
五、我们的国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国歌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在国歌声中长大。我们的国歌歌词字字值千金,里面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点。
爱国不是空洞,需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每一次国歌的演唱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唱好国歌是每一个中国人是必须要做到的,唱好国歌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要热爱祖国,唱响我们的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