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18期)

 日期:2006-08-30   来源:社会科学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2006年第18

(总第18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8月21日

 

 

赵榆:《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

 

8月15日晚,曾任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业务负责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的赵榆先生现身艺展中心宜雅画廊,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给深圳的收藏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的精彩讲座。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赵榆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令在场观众受益匪浅。

尽管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相比,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规模不大,但它的作用却极其重要、引人关注。赵榆说:“文物艺术品拍卖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培养了保护文物的意识。”除了观众免费到现场参观之外,新闻媒体也纷纷对拍卖会现场进行宣传报道,使得文物知识、文物价值的宣传覆盖面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拍卖市场的发展既为国家博物馆增添新藏品、提高中国文物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与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很多早年流失国外的文物的回归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开辟了国宝回归的新机遇,新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以他们敏锐的思维和判断力,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文化潮流作出正确抉择,抓住政府有关部门新出台的‘海外回流文物复出境’政策的契机,积极开拓海外回流文物市场,使一件件流失海外的文物,漂洋过海万里还乡。”赵榆谈到,自清朝末期,由于国力衰弱,流失到国外的珍贵文物艺术品不胜枚举。自从拍卖市场兴起和发展后,海外回流的文物数量大幅度上升。

赵榆最后指出,文化市场其实就是全民的大讲堂,培养了一批文物艺术品鉴定家、鉴赏家。他高度称赞了深圳举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活动,认为深圳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氛围的城市。

 

 

李景林:《论语》新义

 

8月1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景林先生登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了题为《<论语>新义》的讲座。

  学习《论语》的关键在于“知止”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市民的结构从总体上也比较年轻。现在,我们讲2500多年前的孔子、讲《论语》,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李景林首先向在场关心儒学的听众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要理解这个关系,必须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知止”。“知止就是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本分、回到自己合理的部分。”李景林说“知止”不仅在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我们要在进与止之间寻找平衡,找到了平衡就回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

忠恕之道

在《论语》里面对“忠恕”的解释有很多种说法,概括来说就是从最切己的欲望、意愿出发,推己及人。瑞士神学思想家孔汉思教授曾把儒家的“忠恕之道”列为全球伦理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但是李景林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个消极性原则,不可做积极性表述。

  爱有差等

“儒家讲忠恕,最后会达到‘仁’,仁者爱人,但是爱是有差等的。”李景林认为每个人和周围的世界都有一种远近、厚薄等档次的关系。“我爱我自己的儿子,肯定比我爱我的侄子更胜一筹,这是很自然的。”

沟通是忠恕的根本

“忠恕之道强调差异下的沟通,它表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平等的精神。这主要是说用平等的智慧来关照周围的世界,并不是把周围世界的差异性取消。忠恕的根本就是把持差异,实现沟通。”李景林说,现在我们在推己及人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然的等差性,同时也要打破等差性所带来的情感偏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沟通、和周围的世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