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35期)
日期:2006-11-14 来源:社科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35 期
(总第35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11月3日
|
徐城北:《细说中华老字号》
中华文化离不开“老字号”,而“老字号”绝大部分离不开“食”!面对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等洋品牌的大举进入,中华“老字号”何去何从?早在1956年毛泽东主席就说过王麻子剪刀、王致和臭豆腐还有全聚德烤鸭一万年要保持下去,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10月28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的民俗专家徐城北先生详细介绍了中华老字号掌故。
徐城北说,他对老字号可以说是一往情深,因为他的祖父家就住在前门商业区,他的父母住在王府井商业圈边上,而他自己就是著名的老字号全聚德的文化顾问,还写了一本名叫《举步维艰老字号》的书,因此对老字号颇有研究。他认为,真正说中国的老字号,实际上是诞生在北宋末年河南省的开封汴梁城。到了明清,老字号少了,因为老字号必须是在安定的环境下,而且价格要相对便宜。一直到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接收了北京,北京中心区前门外才出现了一批老字号,开始是大药铺,因为老百姓觉得养生、延年益寿是最重要的。然后出现的就是鹤延堂,后来出现了同仁堂,再后来发展到小吃、大菜、绸缎庄等。数百年来,由于老字号不懂得竞争,传承能力很弱,现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徐城北认为,老字号目前面临着发展机遇与危机并存的问题。北京的全聚德就发展得很好,兼并了全国28家老字号归属到其门下,而王麻子剪刀就很不幸,在一年之前彻底倒闭了。说到底,所谓的品牌其实也是依附在中华文化这个基础上,依附在当时传统的方式和精神理念上的。而现在传统品牌正在受到冲击,如何把传统品牌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选择。
邓刚:《文学·生活·爱情》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往往离不开爱情,一个作家应该如何把生活和爱情交融于文学中呢?10月29日上午,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作协主席邓刚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场主题为《文学·生活·爱情》的讲座上,邓刚用风趣和幽默的口吻讲述了自己文学道路上的故事,详细阐述了他对文学、生活、爱情的深刻思索和独特见解,他妙趣横生的演说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邓刚用诙谐睿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爱情经历和对文学锲而不舍的追求过程,让观众深切了解了一个由工人走向作家的名人之路。邓刚说,人应该在心中有一个理想,才能活得有力气,要奋斗过才不会后悔,而他的理想就是文学,他的文学梦是在海边的生活中渐渐成真的。“为了我的爱好,我受了很多的苦”,邓刚说,文革期间,自己正年轻,浑身充满了热情和力量,“幸亏有海,它给我青春带来无限的风光。我在海里面消磨青春,每天拿着书,涨潮的时候我看书,退潮就下海。”邓刚当时的绰号叫“海狼”。海边有一些和他一样家庭出身不好,却都同样爱好文学的青年。他们便约好每次在海边见面,都要拿各自写的散文、小说来交流。文革过后,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小说发表后被视为当代文学的新声,一下子轰动全国,他也从一个普通工人当上了作家。
关于小说的技巧,邓刚认为,小说一定要写得好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叙述方式和语言的魅力。他说:“写小说一定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没有特色的语言是不会吸引读者的。”邓刚还深有感触地说,写小说的第二要素在于观察:“一个人对生活体验深刻才能达到写作的高度。如果一个作家连做饭都能写得很生动,那就对生活的观察足够透彻了。当然最深刻的观察必须是针对人物,对人物把握深刻。作家如果没有非常深刻的思想来观察生活,写的东西就会肤浅。”
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邓刚大加推崇:“许多网络小说的语言太棒了,可以颠覆一代作家,唯一的缺点就是千篇一律。所有的小说你不用看题目,整个语言叙述方式都是一样的。这是我唯一可以挑出来的毛病,但是他们的叙述方式我们必须要学习。”
在讲堂上,邓刚还深情地讲述了记录在自己作品中的个人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感人的细节。“爱情既有甜蜜也有痛苦,但文学使你的痛苦变得那么永远而又那么纯洁,变成生活的动力,甚至变成感动。文学给你的幸福感也是永生难忘的。由于有文学,我觉得我对人的关怀与观察更深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