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39期)
日期:2006-11-27 来源:社会科学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39 期
(总第39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11月20日
|
夏更起:《古玩赏析》
鼻烟是14世纪巴西人发明的,16世纪传到欧洲,在上流社会流传。大概16世纪末或者17世纪初的时候,欧洲传教士把鼻烟带到了中国。那么,小巧的鼻烟壶又是哪里发明的呢?中国鼻烟壶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夏更起15日晚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为我们揭开谜底:鼻烟壶是中国自创的工艺品,发明年代就在康熙之后。目前10类鼻烟壶价钱从几十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其中“官造”升值最快,但仿品也多。
鼻烟壶在中国文物分类中属于杂项类。中国在1981年成立了鼻烟壶协会后,夏更起才开始正式研究鼻烟壶。过去有人推断鼻烟壶也是外国发明的,理由是他们带来鼻烟也带来了鼻烟壶。夏更起考证后认为,这完全没有根据。因为欧洲传教士把鼻烟带到中国的时候,整装是大玻璃瓶子,到中国后再分成随身带的小瓶,到现在也是这样的。所以,鼻烟壶外来之说无从谈起,而且外国人也没有使用鼻烟壶的习惯。中国的鼻烟壶始于何时?他认为记载鼻烟壶最早的文件是于康熙42年刊行《香祖笔记》,作者是康熙的御前大臣王士祯,文中提到说:近来,京城又兴起鼻烟,这个鼻烟用玻璃瓶装,上面有一个小盖,盖上有一个小勺,皆内务府制造,从描述上看,特征与鼻烟壶完全一致。从现存的鼻烟壶真品来看,铭文最早的也是康熙年间的,两相印证,可以确定是康熙朝在造办处创制了鼻烟壶。因此,夏更起告诫收藏者,不要轻信有康熙之前铭文的鼻烟壶。
高小康:《市民的想象与城市文化》
一样的高楼大厦、宽马路、大广场,已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形象趋于雷同。那么,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何方?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在11月19日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讲述了他所关注的城市文化状况。
高小康认为,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核心魅力,而充分发挥市民的想像力是活跃城市文化的重要前提。城市的魅力与市民的文化想像力息息相关,每一座城市都应该鼓励市民发挥自己的文化想像力。“无论休闲的城市,还是忙碌的城市,都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想像,这种想象是以真实生活为蓝本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就是人们的一个梦”,同时,他还尖锐地指出,由于缺乏想像力,很多城市把建高楼、修宽马路当成城市建设的目标,结果导致了城市个性越来越淡化。
·想像力创造生活方式
古雅典城邦被当成西方古代文明辉煌的标志。人们在对雅典神庙和雕像的想像中构筑着它的辉煌,这几乎成为西方人的一个梦。高小康以北京这座超级大都市为例,认为,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北京像一张不断摊开的“大饼”,具有全球城市文化的共有特征。如果要让北京树立自己的个性,就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城市的文化特征也会随着市民想象力的提升而凸现出来。
·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
一个城市给人们留下最鲜明印象的,首先是城市的建筑。所以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欧洲从中世纪开始,为了显示城市的强大,往往通过建筑的华丽和高度来体现。久而久之,高层建筑演变成城市的象征,变成人们想像中城市的标志。
20世纪初以来这个风气逐渐转移到亚洲,现在争着建筑世界第一高楼都是亚洲的几个城市。高小康说,过分密集的高楼,容易使人“迷失”,让人“沉沦”。“很多香港人喜欢跑到深圳来买房子,因为这边的房子相对香港便宜、宽敞一些。但是他们还是更喜欢香港,更喜欢那里的城市氛围,离开了香港反而会不习惯。”
·不要丢掉城市个性
国际性大都市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提到要建国际化大都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建摩天大楼。“巴黎也是国际大都市,但几乎没有高楼。不要以为建起了高楼就变成国际化大都市,这是比较空的想像。”
高小康认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应该使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得更满意,这样的城市才更有可持续发展力,在这样城市生活的人们才更有自豪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在城市的个性、城市的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要盲目建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