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28期)
日期:2006-11-10 来源:社科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28 期
(总第28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10月20日
|
截至9月底,“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在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已成功举办了56场讲座,讲座吸引直接听众近3万人,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现将各协办单位所做的工作及市民们的反映整理如下:
盐田区开展“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情况汇报
为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着“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学术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盐田区精心策划,广泛发动,积极开展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活动。活动以“鉴赏、品味”为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辖区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生活
讲座活动成功与否,与讲座人的知名度和讲座内容的吸引力有很大的关系。讲座开展之前我们就深入辖区听众之间,认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掌握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以需求为牵引,精心策划内容,力求做到普及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性相结合,尽量满足辖区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如,我们针对辖区外来劳务工人数众多,婚恋问题较为突出的状况开展了《让我们的婚姻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外来工婚恋问题讲座;针对辖区居民自身消费权益的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开展了《如何在安全中享受消费》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等等。我们组织的讲座活动内容涉及读书、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生活消费、军事、音乐艺术等诸多领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二、讲座嘉宾专业水平较高
盐田区组织讲座的几位主讲人都是各个领域造诣较深的专家或学者,既有心理学专家,又有图书情报领域研究员;既有香港地方史研究教授,又有律师、公务员、青年演奏家等,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经验,而且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浅出的精彩讲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保证了公益讲座活动的质量。
三、讲座形式多样化
为使公益讲座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在开展讲座活动时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积极突破“你讲我听”的单一演讲形式,既采用了多媒体投影演示,又有器乐现场演奏,还有现场游戏参与等方式,同时注重听众与主讲嘉宾的互动,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了教育效果,将讲座推向高潮,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四、讲座信息发布渠道广,听众参与热情高
为使辖区更多群众参与到讲座活动中来,我们充分调动各种信息媒介,广泛发布公益讲座信息。通过电视预告、大屏幕信息公告、网站发布、在社区、工人生活场所张贴讲座预告等多种形式组织大量听众前来聆听讲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区已举办了10场讲座,活动参与人数已达3000多人次。
通过广泛开展的公益讲座活动,辖区的听众和读者已习惯了这种教育方式,不同层次的听众受益非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讲座活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和市文联的领导下,把“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这个文化品牌坚持不懈地举办下去,并使之不断地产生更新、更大的社会效益。(盐田区委宣传部)
罗湖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的统筹安排,罗湖区委宣传部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学术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以“中国文化艺术品的影响力及鉴赏投资”为主线,以“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与投资”为主要内容举办了一系列讲座。第一讲《中国书画鉴赏与投资》与第二讲《玉文化赏析》已经于8月15日和9月15号圆满结束。讲课的两位专家赵榆教授、云希正教授,都是全国艺术品鉴赏投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不仅为市民传授艺术品鉴赏和投资方面的知识,还免费为市民鉴定收藏的艺术品。两场讲座,深圳市宜雅公司2000平米的画廊座无虚席,听众达600多人;现场鉴定情况更是盛况空前,专家先后为40多位市民免费鉴定其家中的收藏品。市民反响非常热烈,有许多市民表示,讲座既有文化艺术欣赏性,又有丰富的投资收藏知识,正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在讲座结束后,还有市民围在专家身边,请教艺术品投资的问题,久久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