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二期)
日期:2006-05-24 来源:社会科学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第2期
(总第2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5月15日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开讲
由深圳中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和市文联主办,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发行集团和市六区宣传部协办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百场讲座于5月13日下午在深圳报业会堂正式拉开序幕。首场讲座由深圳大学校长兼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章必功主讲,题目为《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品诗论史·科考篇(唐)》。章必功教授认为,中国考试制度源远流长,对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对唐朝科举制度推崇有加,认为唐朝科举考试是中国人才选拔吏、中国考试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教育史上的极顶风光。唐代科考制度的基本精神是,制度以人为重,不讲出身,不论贵贱,不计年龄,不分地域,不管国籍,公开招考。选人以才为重,考记忆能力(贴经)、考政治能力(策文)、考创造能力(杂文诗赋)。量才以诗为重,既能考量语言基本功,又能考量性情、创意、想象、活力等基本素质。其基本特色是,公开、公允、宽容。这种科举制度,依靠的是唐朝政治清明、思想开放、经济繁荣、官求官声、士求才名、民求诚信的社会条件。章教授以大量唐诗为切入点,分析了唐代“以诗取士”这种“浪漫”的人才选拔与考试制度,“进士及第”与“进士落第”后的不同境况及唐代应试诗的特点等,语言风趣生动,再现了唐朝科举的荣耀与辛酸,政治的开明与浑浊,世风的醇厚与刻薄。章教授品诗论词谈科举,煞是好听,演讲现场笑声不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700多听众将600人的报业会堂挤得满满的,连走道上都坐满了人,有些听众还是专门驱车从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赶来的。
“大讲堂”第二场讲座于5月14日下午在深圳广电集团电视演播厅举行,演讲人为《光明日报》社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约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组成员、广州英豪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忠联,题目为《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当代子女教育的特殊问题及对策》。讲座的核心内容是要让所有家长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要彻底转变观念:家长是孩子的教育主要责任人。陈忠联教授针对广大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种种误区,用大量生动、浅显易学的实例与故事教育家长:主动承担起孩子的品德、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培养责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材。最后,陈教授传授给父母们培育孩子成功的五大“绝招”:爱父母、学会宽容、凡事靠自己、世界是公平的、家长要首先不断提高自己。陈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超前的思想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得到教育。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有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随家长而来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不少市民还是举家而来。听众们都认真地聆听了整场讲座,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听众更是认真的做起了笔记。家长们认为,陈教授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地分析了原因,对家长们改正子女教育观念帮助极大。演讲结束后,陈忠联教授回答了听众们提出的问题,并就单亲孩子家庭教育、心理医生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准备考高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