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更接“地气”

 日期:2013-04-15   来源:深圳晚报

 

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更接“地气”


   2013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昨天正式开讲。今年的大讲堂共设七大主题,所讲话题更有时代感。为了更接“地气”,今年大讲堂将会邀请更多深圳本地专家登台开讲,同时今年大讲堂还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其中运作。
  
  设立七大主题每月开讲一个
  
  市民文化大讲堂启动仪式昨天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据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骁儒介绍,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设立了七大主题,每个月一个主题。
  
  其中,4月为改革创新·中国梦系列,将邀请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家,就中国的改革创新、社会的文明和谐、中国梦等内容为广大市民登堂演讲。5月为生态环境·美丽中国系列,将邀请一些企业家、慈善家和知名学者,讲解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6月为西方文学艺术·休闲文化系列,将讲述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各发展阶段的西方文学艺术成果,向市民介绍音乐、美术、旅游等话题。7月为军事·科学系列,将邀请军事方面的专家讲解军事和航空方面的话题,介绍有关科技方面的知识。8月为教育·励志系列,将向市民讲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出国留学方面的一些常识。9月为法律·经济系列,将讲解婚姻法、交通法、劳动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以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10月为深圳学派·社会民生系列,一些本土专家将登堂讲座。
  
  话题更具时代感本地专家将增加
  
  张骁儒表示,今年大讲堂将在提高讲座质量上下功夫,不追求讲座数量而求精,每周六、周日下午在主会场各安排一场讲座,法定节日不安排讲座。在专家推荐方面坚持高端化,邀请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登堂演讲,树立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高端品牌形象。在讲座内容安排上,将每月首场的“时事登堂”讲座更名为“热点解读”。“热点解读”将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解读。
  
  为了让讲座更具时代特点,讲座内容都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新增了改革创新、中国梦、生态环境、美丽中国、西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题,同时话题还涉及食品安全、就业、医疗、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社会保障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为了让讲座更接“地气”,讲座要求外地专家讲述时尽量结合深圳的实际,融入深圳元素。此外,活动还将增加深圳本地专家的数量,讲述“深圳学派”建设的最新成果。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考虑推出官方微信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在项目操作上将会逐渐社会化,将逐渐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大讲堂的社会化运作中来。
  
  “包括图书馆主会场的举办,今后都考虑可以通过社会和企业招标,只要有利于大讲堂发展、有利于大讲堂得到更多市民欢迎,今后都将考虑。”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跃军在会上介绍说。
  
  王跃军表示,市民文化大讲堂还将考虑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建立全方面、立体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大讲堂的影响力。大讲堂将尝试通过电台的一些频道进行播放,另外大讲堂还将考虑推出ipad、手机版、官方微信等方式,目前这些新的传播手段正在酝酿中。深圳晚报讯(记者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