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31期)
日期:2006-11-14 来源:社科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31 期
(总第31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10月26日
|
叶佩兰:《中国瓷文化赏析》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是我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之一。她于1956年开始供职于故宫博物院,1998年退休,半个世纪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也是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国宝大典》中明清瓷器分类的主编。18日晚,叶佩兰亲临深圳宜雅画廊给深圳收藏爱好者讲解如何赏识中国瓷文化,并为到场的部分藏家免费鉴定了他们带来的瓷器。她说,瓷器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曾数次出现发展高峰,收藏古陶瓷既有意义,也有升值的潜力。但目前大量赝品充斥市场,因此,收藏家必须学习如何辨别真假瓷器。
·古陶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中国的瓷器不仅制作工艺精美,而且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世界上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叶佩兰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最近拍卖的几件瓷器为例,介绍其价格的转变情况:一个雍正年间的云浮小碗(官窑瓷器)拍卖的底价为100万-150万元,而在几年前,其价格只有20万-30万元;一个永乐年间带把的直壶,上世纪八十年代拍卖了200多万元,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拍卖的时候,十年时间价格已上涨到800多万元。
·现代艺术精品也可以收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藏目的,有的人收藏是为了将艺术品传给后代,有的人收藏是将其作为一种投资。但是无论一个人收藏目的如何,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收藏知识。比如在收藏的过程当中,不一定都要找很高档的官窑瓷器,因为官窑瓷器对民间来讲非常难找。可以在现代市场上寻找人们不太注意的藏品,如宋代的民窑。还有一些已经出土的老瓷器虽然暂时不能拍卖,但从将来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老瓷器还是有可能被允许拍卖,所以这就要求大家放长眼光。还有一些现代的艺术精品也可以收藏。现在许多艺术精品的工艺水平要比原始的瓷器高,如果收藏者把现在的精美瓷器收藏十年、二十年以后,它们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升值空间。
·如何判别、鉴定古陶瓷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鉴定古陶瓷:一种是用科学仪器来鉴别;另外一种是用传统的鉴定经验。用科学仪器来测定至今仍属于研究阶段,会经常出现一些误差;同时,科学测定需要大量的数据群来进行比照,这比较困难,因此,现在所有的科学测定都没有取得国家的专利。目前,藏品的鉴定基本上还是以靠经验为主。
·严防收藏陷阱
叶佩兰建议听众在不太了解、不太专业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轻易听信故事而盲目的收藏。她有一个好朋友收藏了一件珍贵瓷器,据说这件瓷器是来自八国联军入侵时给慈禧赶大车的马夫,结果是一件现代仿品。其次,不要按图索骥。有些人看了好多书,认为书上能对上的,就是买对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某大学有个教授喜欢收藏瓷器,他的藏品至少也有一二百件,他还按照拍卖图册给自己的藏品定价,可他的许多藏品实际上是仿品。
章琦:《中国药文化与百姓健康》
“传统中医药目前面临着传承危机,这并非是危言耸听!”10月18晚,章琦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痛心疾首地说。在这场题为《中医药文化与百姓健康》的讲座里,中医药专家章琦详细地讲述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保护与复兴中医中药已成为中国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从多方渠道着手,积极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在讲座上,章琦激动地说,以“望、闻、问、切”诊疗方法为标志的中医和以传统草药为主体的中药在医学中的地位正面临严峻考验。三年前,章琦在贵州毕节地区调研期间无意接触到了重要中药资源——天麻,随着调研的深入,天麻主要市场的流向让他感到震惊:“当时贵州包括天麻在内的中药材不少,但百姓似乎是种得越多赚得越少,整个药材市场竞争无序,而不少珍贵中草药都流向了日本、韩国和欧美。中国贵为中草药起源地,中医药竟然只占世界草药市场不到5%的销量,而日本的汉方药却占了80%,韩国的韩药也占了15%。”
在谈及中医药的辉煌历史时,章琦自豪地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讲起,一直讲到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车祸后被英国医疗权威机构两次宣布为“脑死亡”,结果回国后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中医手段综合治疗神奇康复的故事,有力地印证了中医药疗效的伟大
目前,章琦正在为拯救中医中药而奔走呼号,准备发起“振兴中医药世纪行”。在他看来,时至今日竟然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告别中医中药”的观点,动摇了中医药的发展思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中医药在它的发祥地中国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而在国外却得到了高度关注和蓬勃发展。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兴起中医药热潮。这样的对比不能不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