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24期)

 日期:2006-10-17   来源:社科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2006年第24

(总第24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9月18日

 

 

杨子慧:《从生育文化走向生育文明》

 

  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是近年来比较热的两个新话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也是我国人口再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从生活侧面,折射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状况。9月12日下午,在宝安区举办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迎来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子慧,他结合多年的研究,贯穿以中国人口政策及当前中国生育情况的变化,深入浅出地给听众带来一场《从生育文化走向生育文明》的讲座。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丰富的人口资源和生育文化资料从未间断过,是世界上相关资料保存最完整的国家,为生育文化研究积累了广博的知识资源。从古到今,生育文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对性、生殖的崇拜;传统社会崇尚早婚早育、崇尚男孩、礼仪;转型生育文化,包括性、婚姻、生育和家庭规模、伦理结构的巨变;还有现代主流的新型生育文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有其突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过了20多年的艰苦历程,成功地遏制住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发展方向。中国“生育率革命”的成功,不仅减少了人口,而且迎来了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生育率下降的奇迹,这一切靠的就是生育文化的推动。今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更要仰仗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促进生育文明。

杨子慧认为,深圳是新兴城市,接受新兴的东西最快,其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惊人,目前深圳连续十多年保持低生育水平,已具备了建设生育文明的条件。“希望深圳在此基础上,建设成一个新兴的生育文明城市。”

 

云希正:《玉文化赏析》

 

9月15日晚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希正先生来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就玉文化在中国历代的发展,及玉石爱好者收藏古玉所需要注意的规则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在会后对不少市民的玉器及其它收藏品进行了真假辨别。

“玉器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且传统源远流长的标志,玉器从出现到今天,已经有8000至10000年的历史。中国不但有丰富的玉材蕴藏,而且是琢玉时间最早,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所以中国被称为‘玉器之邦’……”,云希正先生详细阐述了历史各个时期玉器的社会角色,他表示,中国人自古就对玉有深厚的情结,玉器在中国古代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古代人身份、地位、权威的标志物。

云希正说,对于玉器价值的鉴别,需要一个人长期的文化积累。只有对历史各阶段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够鉴别出所属时期的玉器价值。同时,云希正提醒收藏爱好者,收藏古玉还需要注意合法收藏,特别注意收藏的渠道要正当,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古玉,可以收藏如在文献上注册的或者从海外回流的玉。从近年的拍卖价格可以看到海外非常注重古玉,海外华人非常喜欢帝王玉,投资中国古玉器实际是在投资潜力股。

 

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

 

  9月16日下午,以提倡少儿读经、弘扬国学文化而闻名全国的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登上“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为题,提出我国的少儿综合素质教育应当把诵读国学经典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对这些传统典籍的学习,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在讲座上,郭齐家把《论语》、《道德经》等传统典籍列为青少年应当熟读甚至背诵的书目。他引用了古今中外许多生动翔实的事例,说明这些典籍对于接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他特别强调,背诵重要篇目是少儿读经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为13岁以前是一个人记忆力最旺盛的时候,家长应当充分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孩子们背诵古文佳篇,只需背诵而不必强求全部理解。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这些儿时的积累会慢慢地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民族文化素养。郭齐家说:“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民族文化的根。诵读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在那些抑扬顿挫的吟诵中,我们能够看到民族文化未来的希望。”

今年68岁的郭齐家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国学精粹而在国内外奔走讲学数十年,成为在教育界和儒学界均有很高声望的知名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多次到深圳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辅导深圳青少年的国学启蒙。这次登上“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郭齐家表示,自己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他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深圳这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里播撒。深圳部分中小学已经把《论语》、《孟子》等国学典籍列入了日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