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50期)
日期:2007-03-07 来源:社科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50 期
(总第50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7年1月2日
皮道坚:《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
12月30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迎来了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先生,他结合大量图片给市民带来一场当代艺术普及课——《当代艺术与当代教育》。
对于习惯于油画、水墨的中国观众来说,当代艺术不亚于天外来物,但皮道坚认为,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便是拓展了艺术的领域及其语言方式,而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拓展了审美的感觉力,发展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另外,从古至今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如今我们看不懂摸不透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高速发展时所产生的异化心理的表现,在这一主题上,新式表现手法比传统的更具穿透性。
艺术教育是一种对审美感受力与审美欣赏力的培养,同时通过艺术的熏陶来实现情操教育。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比如我国传统的山水画,表现了人和自然亲和的感情,抒发了人对自然的向往、热爱,是天人合一的反映。西方的画则不同,它更多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占有,突出了人的创造性。这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对人性的肯定,对人的欲望的肯定的反映。我国的专业美术教育早在北宋就有了,但普及的现代美术教育本世纪才开始。由于鸦片战争以后我们面临的是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加上当时中国的经济落后、国力贫弱,谈美育是没有条件和时间的。建国以后,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到了文革时期,对美的绝对批判,极“左”的思潮又使美育遭到了摧残和中断。文革结束后,我们又面临着重新建设经济生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直到了90年代,才重新强调了美育,尤其是近几年。目前,中国社会急速市场化商业化,人们把更多的眼光投注于物质层面的东西,缺少对生存世界和生命意义进行追问。艺术能够帮助我们重建家园。艺术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体现着前人的追求和精神。我们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来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
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对于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振兴国家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皮道坚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艺术史上伟大的艺术作品,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情。其次,要开艺术欣赏课、讲座,把艺术史知识贯穿到其中去。再者,以美行真、行善,美是同真理连在一起的,美又是善的,三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许翎:《动漫从深圳制造走向深圳创造》
深圳从事动漫的人才众多,但直到2006年才有一部深圳出品的动画电影出台,这就是《魔比斯环》。深圳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翎女士12月31日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时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国际很多重要的动画片包括迪斯尼的电影、电视有很多是在深圳做的,但是深圳却没有名,因为知识产权不属于深圳,所以不能算作自己的动画片。因而直到《魔比斯环》出台,动画才终于从深圳制造开始走向深圳创造。
许翎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片总产量是1200分钟,70年代1800分钟,80年代是4000分钟,而深圳环球数码2006年的产量达1000多分钟以上。深圳聚集了大量的动画人才,但过去却没有深圳出品的动画片,原因是动画实际上是一个人才密集的产业,深圳只是一个大的动画产业加工基地。由于知识产权不属于深圳,所以制作的动画片不能打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说有庞大的制作团队,而没有很好的创作团队。许翎认为,文化产业的根本就是知识产权,创作了产权,就可以通过电视播放等不同的授权方式衍生产品并带来利益。深圳如果要创造知识产权,还需要有一个相当的市场培育、支持它,否则根本很难承载这个创造。
许翎认为制约深圳动画片发展的第二个瓶颈就是深圳的动画公司全部是企业,不能找到自己的播出平台。目前肯出1000元来买一集动画片的只有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文广,而成本制作每集最简单的也要四五千元,好的要一万到两万元。动画片很难小投资,现在中国做最便宜的一部动画片电影可能最少都要投资将近2000万元,否则这个动画片电影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个确实很矛盾,市场一下承受不起来。怎样去真正地对中国动画片扶持,包括如何补贴制片等等,产业如何进行良性循环,现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