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快报(第29期)
日期:2006-11-10 来源:社会科学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
快 报
2006年第29 期
(总第29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办公室编 2006年10月22日
|
深圳需要文化 文化需要宣传
人们常说,深圳人漠视文化,从大大小小的讲座、展览、音乐会、电影院等文化活动场所的门庭冷落可见一斑。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福田区成功举办了11期文化讲座至今看来,深圳人需要文化,也重视文化,缺的是一种文化氛围。
据统计,福田区举办的11期讲座共到场人数为3000人,平均每场人数接近400人,以一个可容纳人数只有300多人的场地来讲,那是比较火爆的。在这11期的讲座中有3场是雨天,但会场依然爆满,分别是250人、300人和250人;另外2场更换了场地,但参与人数未减。从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讲座的热忱是显而易见的。
从参与讲座的人群分布上看,社区百姓较多,还有部分企业职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其中有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有部分由家长携带着来的小朋友。对于老年人来讲,讲座不仅是他们的文化盛宴,更是老年人之间相处的嘉年华会,正是这每一期的文化讲座将他们维系在这里;对中青年朋友们来讲,这里是他们提高自我文化欣赏水平、文化修养,提升自身价值的地方;对于小朋友,他们在这里耳濡目染、享受各种文化艺术熏陶,其乐融融。讲座上,有做笔记的、录音的、拍摄的;会后,找主办方要资料、找主讲人要联系方式的大有人在。可以看出,人们一方面认真参与每次讲座,另一方面主动关注着其他文化信息。也许我们很难判断他们的文化水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但他们对文化的那种急切渴望和需求,却都流露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文化活动场所,但更多的情况是,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一定的规模,不能营造出一种足以吸引大众的文化氛围,也就经常会出现冷场的情况。而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需要组织策划方用心经营,更少不了多渠道的宣传以及全面、深入的推广工作。(福田区图书馆)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南山受热捧
7月29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首次走进南山,即受狂热追捧。当日下午,尽管天气不好,一直在下大雨,但广大市民热情不减,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半个小时,已出现爆棚场面,连讲堂外的走廊上都已经站满了听众。讲堂主讲嘉宾、深圳大学吴俊忠教授开讲《让婚姻充满爱》,让不少听众听后感叹受益匪浅,尤其是在互动环节中,气氛更是热烈,把整个讲座推向了高潮。
其实,这只是“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走进南山后的普通一幕,随后举办的北师大教授李景林讲授《论语》等也都受到了热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种热捧下,“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自创办以来,首次走进社区。8月31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特邀深圳大学魏达志教授在南山粤海办事处畅谈《深港共同市场和特区的体制创新》。此次讲座成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服务市民文化生活的一次宝贵尝试和一个崭新开始。
对于办好本年度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南山区高度重视,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秉承“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鉴赏、品位”的主题和“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学术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在为广大市民提供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助推文化立区建设,同时,还积极结合“基层基础年”活动,把“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为思想文化进社区的重要举措,不遗余力地推进基层思想文化建设。
南山区聚集了我市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等,辖区内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相对较高,“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内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进一步提高他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的品位。(南山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