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建: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深圳要做到“四最三新一融合”
日期:2023-08-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城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我国走出了一条努力探索人与城市协调、人与自然协调、文明互鉴互通共融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圳的城市化发展,也给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范本。8月6日,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做了题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文化力量——世界关切与深圳使命》的讲座。
花建在讲座中。
“所谓以文化人,就是说文化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塑造了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它以一种未来的导向振奋起城市的活力,以一种内在的标杆振奋起城市未来的走向,以一种创新的活力振奋起城市发展的动能,以一种文化的广阔视野推动了人类的互相交流。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进一步振奋文化的力量。”花建指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提出了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是城市文明典范。深圳要在文化的内涵、产业、服务、传播和贸易等方面城市文明为做好鲜明注脚。从操作上说,要抓住文化的吸引力、创造力、生产力、服务力和影响力奋力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自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全球中心城市及相关的大城市群,把文化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之中。花建解析了城市战略升级的过程:大概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更注重经济增长的1.0版,如伦敦汇聚了大批金融机构,建立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世界上大城市的规划进入到以文化振兴为主的2.0版,如新加坡从1999年开始连续颁布多版《文化复兴城市战略》,注重塑造文化产业和繁荣艺术,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艺术全球城市”;从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至今则进入科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3.0版,如东京提出包容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多彩城市”,深入实施“酷日本战略”。
文化是城市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与内在动力。花建提出,深圳要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即做到“四最三新一融合”。
“四最”之一是最有效率的要素集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应该不断地吸收、整合和配置全球的优质资源,并使得创新、创意、创造的萌芽在这里能够得到更多优质资源的相互配对,从而快速成长。
“四最”之二是最有活力的创新创造,通过充分调动和利用人的创意力和创造力,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模式的出现,能够以创新引领城市文明的生产方式变革。花建认为:“在今天看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因此,为了要形成自己强大的竞争力,必须掌握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就人均拥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专利的数量而言,深圳名列全国前茅。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最”之三是最高水平的文化认同,要不断地提升人文的质量,加强文化的善治。要以公共文化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发扬城市文化民主,提升城市文化治理效能,使全体市民共享城市文明成果。“深圳不仅是深圳人的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还要吸引周边的城市对我们形成更高的文化认同。”花建说。
“四最”之四就是最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促进了市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将通过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来提供类型多样的文化服务,开展种类齐全的文化活动,能够极大满足市民的文化体验需求。
而“三新”是指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在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发展的前景下,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来创造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最后的“一融合”,就是要形成粤港澳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设由“先行先试”迈入“先行示范”的新阶段,深圳应更大力度推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主办方供图)
(原标题《花建: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圳要做到“四最三新一融合”》)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