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深圳这群高中生这样说
日期:2021-08-13 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有必要在学生课程中引入“性教育”吗?
您知道自己家里或小区里存在哪些儿童安全隐患吗?
孩子总喜欢挑最香的橡皮擦,但这对她的身体有危害吗?
……
为推动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扩大儿童参与,由深圳市妇女联合会指导、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高中生眼中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社会调研分享交流会日前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举办。
来自深圳15所学校的51名高中生和准高中生,组成14支队伍,对14个儿童友好相关议题展开社会调查。“孩子们参与调研的热情,关注议题的广度和调研表达的专业度,都让人惊喜,后浪可期。”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宏说。
马宏透露,深圳市委深改委近日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深圳将完善“儿童友好制度、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四大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先行示范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14个研究议题由儿童自行选择
参加调研的15所学校,既有“四大”“八大”这样的传统名校,也有中职院校、民办高中,学校所在区域几乎涵盖了深圳各区。
为最大限度提高儿童参与积极性和鼓励自由发挥,课题组对于研究议题不设具体限制,14个研究议题由儿童自行选择,包括“社区/家庭安全隐患调查、图书馆儿童友好建设情况调查、儿童性教育现状调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研、儿童视力情况调查、影剧院/体育设施等优惠情况调查、校园周边小卖部调查、身边的三娃家庭状况调查”等。
“这些议题均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以及《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提出的推进儿童发展事业的策略措施高度契合,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班子成员、一级调研员罗思说。
为提高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孩子们的社会调查更具有专业性,活动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龙岗区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的8位老师作为导师,给予理论和实践操作多方指导。
“儿童参与社会调查的潜力巨大,应多搭建平台”
经过近一周的观察、访谈等调查,孩子们撰写了14篇共计6万字左右的调研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
例如,“性教育”调研小组在访谈了多位老师、同学和家长后,提出建议深圳先行示范,率先建立性教育课程讲师的认证体系并对讲师进行统一培训。
“儿童友好型图书馆”调研小组建议图书馆设立独立空间,作为二娃、三娃家庭以及有朗读需求家庭的活动区域,并为暂无阅读兴趣的小娃提供休闲玩乐区,以回应三孩政策的现实需求。
“社区/家庭儿童安全隐患”调研小组调用各种感官,从多个细节指出了社区地面有裸露的钉子、蚊虫较多、烧烤摊油烟过重、家庭中打火机与插线板放置的位置不妥等儿童隐患问题。
“儿童友好文具品牌”调研小组创新性地把《联合国儿童权利与企业原则》与高中生熟悉的文具相结合,制定了一套评分指标体系,评选出受深圳高中生欢迎的儿童友好文具品牌。
“影剧院/体育设施免费开放”调研小组详细梳了理深圳市各大影剧院、游泳馆、公园的儿童优惠情况,发现深圳各剧院几乎没有儿童优惠票价。
“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调研小组则建议中心扩大宣传,让社会更加了解该机构,从而引起重视和得到更多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写社会调研报告,我觉得特别有价值!”不少参加调研的学生直言,从选定调研主题,到走访考察以及在知网上搜索论文、查阅资料,都是一种特别新奇的体验。
“学生们百分百参与调研,用心坚持,用自己的视角发现城市”。深圳市龙岗区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技术总监、深圳市社工初级督导梁以铭为各调研小组点赞。深圳市政法研究所所长李朝晖也认为,儿童参与社会调查的潜力巨大,建议多搭建平台,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九成以上儿童愿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我们曾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儿童参与调查,在回收的1万多份问卷中,‘表示愿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儿童比例高达90.42%,显示出高涨的参与热情。”马宏说,“儿童参与”是儿童的四项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深圳自2015年年底起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儿童参与的长效机制,将儿童视角纳入城市建设的治理体系决策中。
目前,深圳设有各级各类儿童议事会381个,连续九年举办国际儿童论坛,并开办“儿童友好电台”和“儿童议事厅”专题节目,鼓励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影响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引入儿童参与机制,包括一是在研究中倾听儿童声音,在参与编制《深圳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时,面向全市儿童征集10个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征集了大约10万字的儿童建议,有的已直接采纳;二是激发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比如正在开展的一项有关足球场地开放情况调研,有30多位儿童足球爱好者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协助发放问卷,总计回收1233份问卷,约占全部样本总量的1/4;三是培养儿童参与的能力,通过培训、现场调查、报告撰写等方式,帮助儿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友好”等与儿童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理念和政策,引导儿童初步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深圳的儿童是具有参与意愿,也是具备参与能力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参与到深圳的城市建设中。”马宏表示,对儿童友好也就是对城市的未来友好,从儿童视角,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将营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环境。下一步将动员更多领域树立儿童优先的理念并参与到个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
【记者】张玮
【实习生】谢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