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读书月:“文化狂欢节”辐射全国
日期:2010-08-12 来源:深圳商报
|
||||||||||||
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一直以“经济改革急先锋”的身份进入全国视野,但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个城市还能以“爱读书”而受到尊敬。 2000年,深圳市富有远见地创办了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读书月。在那背后,是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19年在全国大中城市蝉联第一的事实。 十年过去了,深圳读书月活动由小到大,长盛不衰。参与人数从三四十万人次发展到800多万人次,活动数量从50多项增加到300多项,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性读书热潮的形成。 从文化品牌到城市名片,再到辐射全国的“深圳模式”,这一深圳人首创的“文化狂欢节”,为提高深圳的文化软实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何不能创办 一个读书节?
在关于深圳的各种传奇中,有关于金钱的,有关于效率的,有关于价值观的,起初却甚少有关于读书的。而1996年在深圳举办的一次书市,颠覆了外界对深圳的固有想像。当年11月8日至18日,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刚落成的深圳书城举行。那是出版界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书市的爆棚显示,原来深圳人爱书也疯狂。这次书市成为日后深圳举办读书月的一个灵感来源。 可是全国书市不可能年年在深圳举办,当时一位市领导由此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创办一个读书节呢?2000年5月,市文化局向市里正式递交了《关于在我市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的报告》,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当年11月1日,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首届深圳“读书月”在众人期盼中诞生。 那时,一个城市如何办好“读书月”在国内尚无经验可以学习。参与了历届读书月组织工作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春华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就凭着文化局、新华书店几个策划人的一股闯劲儿,摸着石头过河,一手策划了读书论坛、读藏书目推荐、中外经典诗歌朗诵、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赠书献爱心、童话节、图书漂流、阅读大行动等延续至今的知名品牌活动。 由读书月读书指导委员会向读者推荐的100种藏书与阅读书目,几乎成了深圳读者按图索骥的书单,深圳书城当年11月份前十名畅销书均是被推荐书目。政府通过读书月对公众阅读的引导和提升得以体现。“读书在深圳”征文大赛收到了来自深圳、广东以及全国各地的稿件共计1200篇,还有一篇来自远隔重洋的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全市5万多名青少年参与“我们来换书”活动,获奖者最小的年龄仅5岁。
“深圳模式”引发 全国读书热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所属的《新闻出版报》曾将深圳读书月称为“一个文化创举”,并将它总结为四大原创优势:“活动本身的首创性、持续举办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和独有的运作体制”。事实上,这个“创举”绝非溢美之词。 2000年以来的10年间,读书月年年与市民相约。从刚开始似乎仅仅是急于改变深圳文化的状态,到现在每年有每年的主题和引导、有新颖的创意和策划,读书月活动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和自为的状态。十年磨一剑,过往的十届读书月中,共有各类活动1872多项,市民参与人数从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到第十届的近900万人次,累积有5590万人次。 更值得注意的是,像当年罗湖书城在全国引发“书城现象”一样,深圳读书月在十年间也辐射全国,有力促进了全国性读书热潮的形成,创造了全国读书文化节庆的“深圳模式”。 据读书月组委会主任助理邱建华介绍,先后有40余个省市来深圳“取经”从而创办了读书节。深圳读书月影响力的重点辐射区是珠三角,东莞在2006年9月底举办了读书节,活动设置依循了深圳读书月。江门的“侨乡书香节”如今已举办四届,每年与深圳读书月同期举行,前来深圳读书月论坛讲座的嘉宾也同时被邀请到江门。 据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统计,目前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举办读书文化节庆的占70%,仅有10个未举办,而深圳读书月创办于2000年,创办时间最早。2001年,上海市创办了上海读书节、云南省将每年9月定为云南读书节;2005年,北京设立了“青少年读书节”、新疆设立了“天山读书节”、广州设立了“南国书香节”;2006年,石家庄、大庆、西安、肇庆、成都、太原等地亦不甘落后,设立各种读书节庆,号召百万市民读书。读书文化节庆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倡导全民读书的一种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