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子项目】“构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文化体制机制”学术沙龙举办

 日期:2024-12-05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日前,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承办的“构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学术沙龙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

  此次学术沙龙力图谋划呼应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为深圳先行示范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沙龙由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陈能军主持,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沙龙主题展开研讨,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与交流。

  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高书生以《做透数字化赋能这篇大文章》为题,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有三大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汇聚能源,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二是积蓄能量,搭建数字化文化生产力。三是动能转换,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将中华民族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使其成为生产要素、文化创新创造的素材和源泉。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以《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设文化强市》为题,指出针对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一是要提高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机构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增强基层文化供给能力;三是要建立委托运营管理制度,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四是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融资渠道,强化公共文化机构造血功能。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需要关注构建开放创新平台、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等方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的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时代坐标、机制创新与实施重点》为题发言。他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从1.0、2.0发展到3.0,已经成为技术、产业、贸易等各个领域相互交融的一种历史性趋势。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概括为4个空间象限:一是要素组合机制;二是城市场景机制;三是IP创作机制;四是文旅消费机制。深圳在这些领域均大有可为。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教授张佑林探讨的主题为《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属性》。他指出,以人为本构成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研究的出发点,突破了资本逻辑主导下“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藩篱,以“人”的视角回答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文化新质生产力讲求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灵魂,通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企业家创新、文化创意、教育创新、制度创新、文化贸易等具体路径,赋能现代经济高效发展,进而达成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

  《媒体融合新观察》杂志副总编辑、研究员、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蒋海军主要阐释《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造全球文明互鉴交流典范城市》。他认为国际传播创新能力的高低关乎超大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成败。当今时代超大城市国际传播创新能力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得以产生技术赋能的传播效果放大效应。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振鹏探讨的内容是《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方略》。他指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是以数字内容平台为中枢,由多元主体、多重环境、多维要素构成的开放动态平衡的系统形态。其主要特征为多元性、复杂性、新生性、不完全理性、非均衡性等。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是各行动主体在法律框架下,通过沟通、协商、合作等形式,引导和规范相关成员行为方式,形成生态系统运行秩序,最终实现各成员及生态系统的利益最大化。

  陈能军以《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场逻辑、内在动力和实践进路》为主题进行发言,他指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出场逻辑,包括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维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包括政策驱动、创新驱动、生态驱动和人才驱动四个方面。其中,政策驱动强调政府引导与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创新驱动聚焦于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的驱动力;生态驱动分析了文化生态系统与数字平台的支撑作用;人才驱动则突出了高素质文化与科技融合型人才的关键作用。最后,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路径,包括构建人文精神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协同机制、文化新型生产关系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协调机制、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的互促机制,以及文化独立自主与文化国际传播互动的体制机制。

  会议最后,《社会科学战线》编辑室主任刘雅君进行学术总结。她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主题进行点评,指出今天的研讨为学界关注人文经济学、文化数字化、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向,期待相关领域学者的进一步探讨和学术呈现。

  本次活动是2024深圳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连续第三次成功申报并举办的深圳学术年会系列高端学术沙龙。(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通讯员韩欣媛)

  责任编辑: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