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日期:2024-11-23 来源:读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1月22日,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举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深圳坚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哲学社会科学要为国家立心,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阐释,系统总结深圳的实践经验,实现学理化、体系化的理论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要为时代献策,把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进行中国创造,以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为世界建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哲学社会科学支撑高质量话语叙事,让世界通过“深圳学术”“深圳故事”,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会议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主办。会上发布了2024年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向《深圳社科智库专报》年度佳作作者颁奖,为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5—2027年)授牌。
会议还举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祁述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姚曦,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茹国烈,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吴岩作主旨发言。
2024年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在五洲宾馆举办(主办方供图)
相关链接
2024年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发布
11月22日举行的第十六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2024年深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2024年,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一强五高”发展目标,持续打造理论创新高地、特色学术高地、新型智库高地、思想传播高地、社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强市。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系列专题活动,组织开展“总书记思想的深圳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社科战队力量,积极唱响“经济光明论”。立项国家、省、市课题400余项,其中,深圳大学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7项。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王京生教授、深圳大学张晓红教授分别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推出高水平学术著作约90部。刊发高质量学术论文约1500篇。全市33项学术成果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市现有各种类型的智库450余家。深圳智库联盟由92家机构增至99家。各类智库深入开展各领域研究,约300篇咨政报告获中央、省、市各级党政部门内参采纳或批示。2024年新评选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家,总体规模目前达到60家,已成为我市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的核心力量。省部级研究平台建设有了历史性突破,达到53家。2024年,深圳学术平台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特区实践与理论》《深圳社会科学》《开放导报》等被评为“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全市社科学术交流活跃,全年举办各类学术活动1000余场。深圳社科普及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了40场高质量讲座,节目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深圳社科普及周组织全市98家社科普及基地,举办一系列精品活动深受市民喜欢。市社科联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市社科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圳市社科联深化改革方案》经市委审议印发实施。今年全市共引进约300位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逐步形成梯次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据悉,今年深圳学术年会将陆续开展1场主题学术研讨会,16场高端学术研讨会,3场高端学术沙龙等20场学术活动。
十五载品牌缔造,作为国内最早以城市命名的学术年会,“深圳学术年会”已经创办15周年,秉承“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的理念,累计举办16场主题学术研讨会、56场学科学术研讨会、36场高端学术讲座、34场高端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上百人,吸引了数万名社科界人士参与,出版论文集16部,累计收录论文超过600篇,已经成为深圳年度重要的学术文化品牌和学术交流平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