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 跃上新台阶
日期:2019-01-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新年开局之际,新华社记者赴山东、湖北、贵州、河南等地采访调研,所到之处,切身感受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的宽广深邃和潜力韧劲。
传统升级,聚焦高质量
很难想像,一个不大的车用涡轮增压器内,每分钟会产生约25万次旋转。
设在山东寿光经济开发区的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商用车涡轮增压器生产制造的企业。这家“不起眼”的企业在2018年实现订单增长超过17%,成为国内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行业排头兵。
康跃科技增压器事业部总经理刘功利告诉记者,制造业现在的确遇到一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机遇。拿涡轮增压器来说,虽然传统市场发展速度放缓,但还要看到,国家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会促使一批在用车加速淘汰更新,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这些因素说明这一领域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根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要抓好的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1月14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直径1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成功下线,不久将用于国内首台再制造大直径泥水盾构机。
盾构机作为安全高效的隧道及地下施工大型专用设备,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保有量近2000台,且每年还在以200台的速度增长。但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主轴承一直被少数国外企业垄断。此次洛阳轴承依托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相继攻克了浮动滚道加工、控制技术等行业技术难题。
“世界上能转的机器,一般都离不开轴承。但以往洛阳轴承主要停留在低端领域。近些年,我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就是要向高质量发展。”洛阳轴承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新莹说。
毋庸讳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还是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都有较大差距。
“如果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齐头并进。
创新引领,迈上新台阶
一束“光”可以带来什么?
在湖北武汉,一束“光”聚焦而成一个创新创业的产业集群——“中国光谷”。
48亿人同时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上通话,3年连续5次刷新世界纪录,提交并获批的国际标准有13项……
得益于这些核心技术,烽火科技集团在全球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进入俄罗斯、东南亚、欧洲市场。
“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目前,烽火科技已拥有几十项国际专利及约百项国内专利,提出并主导制定的LAPS和MSR等国际电联标准,实现了中国制订和掌握电信技术标准方面的突破。
目前,光谷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吸引了近8万家企业,主导创制了25项国际标准、300多项国家标准、集聚4名诺奖得主、58名中外院士,在企博士超过1万人,形成高端创新人才的“磁吸”效应。
创新创业,抓住“痛点”就抓住了商机。
“所有的商业机会都来源于客户的痛点。”在贵阳双龙航空港一家写字楼内,痛客梦工厂CEO陈东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业原因。
点开痛客网,企业日常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工商财税、知识产权、品牌营销、IT研发、创新方案等问题映入眼帘。在这里,一旦有痛点被“悬赏”提出,就可能有团队“接单”解决。
“贵州帮我吸引了很多商业机会,现在已整合近2000家合作伙伴。”在陈东眼中,贵州发展大数据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的尝试,产业链正逐步完善,未来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呈现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始终是生产率提升。促进生产率快速提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化危为机的主攻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
乡村振兴,促绿色转型
走进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的“七彩部落”村民组,青山、茶海、七彩民居交相辉映,空气中淡淡茶香,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金花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而这些都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
“种茶比传统的种植玉米水稻经济价值更高,也不用年年都翻地,有利于保持水土。”湄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云泽说。
湄潭地处乌江流域,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当地大力推进退耕还茶。金花村在种茶的基础上,还把茶区变成景区,把茶园变成公园,把茶山变成“金山”。通过从第一产业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七彩部落”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一体新路子。
近年来,贵州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发力,从源头上化解水土流失难题。全省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15至25度坡耕地改种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固土保水作用较好的经济作物。
向绿色转型,以前的“废物”也能变成“抢手货”。
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面临巨大的生态环保压力。
在这里的贵州日恒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矿渣超细微粉生产线上,记者看到,从电厂、钢铁厂、煤矿拉来的粉煤灰、脱硫石膏、高炉水渣经过前期处理后都被粉磨机“吃干榨尽”。这些原本不值一文的“废物”被加工成了制作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材料——矿渣微粉。
“矿渣微粉的市场不错,订单都快做不过来了。”公司总经理肖居宽告诉记者,2018年,公司共生产矿渣微粉38.5万吨,循环利用固废总量超过50万吨。
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严冬腊月涌动于大江南北的澎湃活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生生不息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