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普及

梳理大时代下的深港历史

 日期:2015-09-06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和香港一衣带水,两座城市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紧密联系的历史?日前,深圳出版人、自由撰稿人南兆旭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带来一场题为“双城故事:解密60年深港档案”的精彩讲座。打开尘封的档案,解密往事,沿着历史脉络,结合历史图片,南兆旭一点点梳理大时代下的深港历史。


大时代下的深港关系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深圳以后,南兆旭与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著有《深圳记忆》《解密深圳档案》《深圳自然笔记》《南寻深圳》等作品。还制作了《深圳民间记忆》《岁月山河深圳人》《迁徙》《梦开始的地方》等纪录片作品。


讲座伊始,南兆旭首先从几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切入,以此说明现在的深港关系如何形成。他介绍说,第一个节点是地理的改变与确立。1842年之前,深圳和香港是一体的,叫“新安县”,含有“革新鼎安、转危为安”之意。1842以后,先签订了《南京条约》,随后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往后又签订了《新约》,即《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三个条约就把新安县的1610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英国,由英国人来管理。”南兆旭说。第二个节点是广九铁路的通车。“广九铁路修通以后,深圳就成为香港和广州之间经济和人员往来的重要中转站。”


“平时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总爱称‘深圳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南兆旭则认为,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深圳并不是一个小渔村和香港国际化都市的对接,而是一个有着商业基因的边防城市和香港的对接。这是理解深圳渊源的重要之处。


深港差距越来越小


南兆旭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几个阶段来分析大时代下的深港关系。1949年中英之间达成的协议正式确立了深圳和香港制度的不同,维持了稳定。1951年1月20日,深港之间正式封锁边界。南兆旭指出,上世纪60年代深港之间就进入了又一个变化,期间发生了很多冲突,“如果说原来是跌到冰点,互相之间冷视敌对,但没有直接发生冲突,那么到了60年代就开始发生冲突。”到了上世纪70年代,深港之间又有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逃港潮。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深港则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0年来深圳发展到今天,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一是大量移民的介入,承担了当地的文化;二是受香港因素的影响。我认为香港是世界上最好的华人城市之一。受它的影响,深圳汲取了大量积极阳光的东西,所以成就了今天。”南兆旭表示,对于香港,第二要理解,比如香港有些地方并没有选择开发创造经济效益,而是选择保护自然生态。第三,深圳和香港具有特殊感情,“30多年来,深圳受益香港的东西很多,深圳人对待香港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


南兆旭认为,深港两座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不光是在经济上,还有思想观念、文明程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软实力,这两座城市会越来越靠近,“终究有一天这两个兄弟城市真的就像兄弟一样,在一起非常融洽地相处。”南兆旭说。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