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搅活”广东经济
日期:2017-05-05 来源:深圳商报
商事制度改革“搅活”广东经济
每千人拥有企业33户,超越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姚嘉莉
深圳商报记者 姚嘉莉
市场活力增强,截至2017年3月底,广东实有市场主体922.76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强,其中,企业实有户数366.85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已达33户,超越了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
就业创新走强,截至2016年底,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3637.8万人,比上年增长20.44%。
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广东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广东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与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棋”——商事制度改革,五年来已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坚持“放、管、服”结合,在放权上持续加大力度,在监管上积极开拓创新,在服务上不断优化改善,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简而言之就是“一增、一减、一强”。
“增”,是指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全省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末,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96.63万户,比上年增长15.55%;2016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1.58万户,同比增长16.45%。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等五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减”,是指准入审批大幅减少。对工商登记前置及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和实行目录式管理。以“先照后证”改革为带动,加快关联行政审批事项的“减、放、转、优”,进一步促进相关审批部门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全省办证办照时限进一步缩减。
“强”,是指就业创新不断走强。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就业,激发了广大民众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2016年底,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3637.8万人,比上年增长20.44%。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实有分别为2356.6万人、1281.2万人,分别增长26.24%、11.06%。2016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新登记从业人员743.5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新增从业人员分别为524.05万人、219.45万人。全省市场主体存量和新登记户数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七步走”
广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将细分为七大方面,具体为:一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基础上将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后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探索更多证照合一,整合银行开户许可,加强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我省开办企业便利度。
三是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年内在全省全面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并与省网上办事大厅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及相关应用,推行符合国家标准、具有金融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
四是稳妥推进企业名称管理改革。抓紧组织力量做好改革相关基础工作,全面清理省、市两级登记机关名称库,建立全省统一的名称库;在工商总局编制的名称禁限词库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完善全省统一的名称禁限词库;制定全省名称登记规则,开发全省企业名称查询比对系统,为申请人自主选择企业名称提供服务;建立完善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全面实行对不适宜企业名称的除名制度。
五是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总结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推出机制。稳妥推进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
六是推行商事登记银政直通车服务。延伸商事登记窗口服务,推行银政直通车服务,工商部门可委托商业银行网点免费代为办理商事登记各项业务。商业银行按照工商部门要求提交的材料清单收取申请材料,交由登记机关核准并颁发营业执照。并向国(境)外延伸该项服务,实现商事登记离岸受理及远程办理。
七是积极开展商事登记后置审批分类改革试点。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商事登记后置审批分类改革试点基础上,选择一批审批频次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企业意见较为集中的事项进行分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