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普及

以问题为中心绘制哲学地图

 日期:2016-1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哲学地图”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所谓“哲学地图”,就是勾勒哲学问题的分布、进展与前沿,勘探哲学研究和教育的广阔程度、深入程度与趋势、热点。为深化相关研究,11月以来,两次以“哲学地图”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相继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位哲学研究者齐聚昆玉河畔,展开对话,砥砺智慧。


分享哲思 追问哲学任务


记者在会场了解到,这是近年来关于哲学地图的一次集中讨论。同时,这次讨论一方面是此前相关讨论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也指向未来,服务于中国学界与世界哲学日益深入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哲学》副主编陈德中告诉记者,该刊近年设置了“哲学地图”专栏,引起学界关注。论坛主题“哲学地图”是经《世界哲学》编辑部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商定的,在讨论进程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其中,“昆玉河畔哲学学术论坛”于11月5—6日召开,“昆玉河畔哲学教育论坛”于11月13日召开。他认为,哲学地图包括“空间地图”、“观念地图”,更应包括“问题地图”,希望这一主题能够继续深入讨论下去。


论坛反思哲学的定位,探讨研究的出发点。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从地图方位出发,谈到清末迄今流行的各种说法,包括中体西用论、中学优于西学论、东方拯救西方论、西学东源论等,其后特别论及西方启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陈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应该理性地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不应自大也不应自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嘉映简要勾勒了哲学在当代思想文化中的地位。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立新受“哲学地图”这一概念的启发,认为哲学应该“不忘初心”,回到大地,回归生活,哲学研究者应该思考哲学研究能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哲学在人类智慧中的位置。


通过反复追问,学者申论哲学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江怡较早开始集中思考哲学地图这一主题。他在会上陈述了对于思想的状况与哲学的任务的观点,他追问道,如果哲学既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也没有自己专门的问题,更没有特定的研究使命,那么,哲学研究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在哲学研究中究竟要处理什么问题,以及我们如何用哲学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他认为,从哲学自身的特征来看,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本体问题与方法问题,对象问题与领域问题,概念问题与实践问题。


在论坛上,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切磋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认为“否定词”是第一个哲学词汇,是最终开启思想之光的临界点。他进而提出应反思哲学的基础:哲学问题的基础真的是系动词“是/存在”吗?针对这样一种看法——古汉语由于缺乏相当于“是/存在”的系动词而没有能够产生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问题,他认为,先秦文字简练,不用“是”作为系动词,而通过语法结构去表达判断和描述,这其实不是语言的缺陷;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古汉语反而更接近现代数学或现代逻辑的精确表达方式。


提出问题 观察学术升降趋势


论坛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凝练出共同讨论的议题。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认为,哲学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人作为特殊的存在者的生存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时代都被重新思考。在他看来,如果从处境着眼,有三个根本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多元主义的前提,二是宗教的人性基础,三是社会性的基础。


学者将正在研思的问题提交讨论,在砥砺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德荣就德行诠释学与参会学者展开切磋讨论。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白奚报告了对先秦哲学诠释活动的方法论的思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并不必然依赖文本注疏的形式。相对于后世的文本诠释,可以把先秦诸子依据本学派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所进行的诠释活动称为“主旨诠释”。黄老道家对老子思想的诠释是“主旨诠释”,通过“意义扩展”和“意义转向”两种具体的诠释方式,对老子思想做出了大幅度的推进,遂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重要支派。


学者观察世界哲学板块的学术升降,根据发展脉络重新勘定地图。同济大学教授孙周兴认为,二战之后德国和法国文化中哲学和艺术发生了换位。如德国哲学虽然仍然在现象学—解释学、社会—政治哲学、技术哲学等多个路径上推进,但总体上处于保守和守成的状态;与之相对,德国艺术开创了一番前所未有的辉煌事业。德—法之间的这种换位意味着当代文化的重大变局。


突出对话 聚焦哲学教育


哲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近些年引起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哲学教育是两次哲学地图论坛的核心主题之一,与会学者就哲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系统思考和讨论。


最近几周哲学教育领域非常活跃,因为2016年适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三个重镇创建或重建哲学学科60周年,一系列学术活动正密集展开,这也成为学界关注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地图在拓展,格局在演变,一个机构当下哲学教育的改革创新,将奠定其未来的哲学学术地位。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熊林表示,四川大学哲学系正在古希腊哲学、德国哲学等领域加强学科建设,争取通过一二十年的时间蓄积力量形成研究特色。他认为,我国各校哲学系应该建构学术优势,形成学术传统和学派。


在梳理比较古今中西哲学教育异同之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程广云认为,问题意识的训练、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学术规范的训练,是当前哲学教育匮乏的三个主要方面。哲学教育应当在概论和通史的背景教育、经典教育基础上更加突出对话教育。只有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教育才能在系科之争中体现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与会学者展开对话和交流,还探讨了因果哲学、人工智能、美学生态、博弈论、范式转换、身体现象学等相关问题。


两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主办,《哲学研究》编辑部、《世界哲学》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编辑部协办。


记者 曾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