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也要有社会担当
日期:2016-12-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同时又体现出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文化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目前,网络平台用户数量逐渐增多,网民之间互动性强,信息传播时效快,这使得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扩张力越来越大。历史地看,中国网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期、生长期、繁荣期三个发展时期。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开始。在Web1.0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金字塔形结构,塔尖是信息散播方,下面则是接收信息的广大用户,其主要特点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大规模发布,信息的交流以单向为主,用户被动地阅读、接受互联网信息。Web1.0时代以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为代表,这是网络文化发展的萌芽期。在Web2.0时代,基于六度分隔理论,互联网强调信息的交互性,互联网用户不再仅仅被动阅读、接受信息,他们既是信息的浏览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网站之间的双向交流,实现了社会化网络的构建。Web2.0时代以博客、BBS等为代表,这是网络文化的生长期。Web3.0是一个无中心、开放式、自我演进的系统化架构,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扩张性和聚合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作为Web3.0时代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出“自媒体”特点,更体现出一种信息自由整合、业务极度聚合的“自系统”特点。这是网络文化的繁荣期。
网络文化经过萌芽期和生长期,在繁荣期体现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今天的网络文化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当然也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有的甚至是低俗的文化垃圾。近年来,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低俗现象愈演愈烈,如自我炒作、炫富成瘾、网络诈骗、直播出位等现象层出不穷。由于物质利益的诱惑、商家的不良诱导、网络推手的幕后策划等原因,网络文化低俗之风侵蚀了部分网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空间。社会进步、文明发展,需要主流文化的引领,网络文化也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同样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发挥网络主流文化的社会担当力量,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在网络文化传播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积淀与精华,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时代前行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价值。我们要通过网络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网民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华,充分意识到其中的精髓之处,从而树立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网络主流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社会正能量,使广大网民在网络主流文化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积极传播网络主流文化。互联网平台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信息量大等新特点,要积极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加强信息的传播互动效果,更加积极有效地传播主流文化,调动广大网民的自主互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我们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互联网传播内容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网络内容平台,强化积极向上的网络内容建设,同时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把关和审核,对一些低俗的网络文化,要坚决加以抵制。只有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才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真正发挥网络文化的社会担当力量,实现网络文化的社会价值。
三是要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强宣传引导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主流网络媒体要利用各种新型传播方法制作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精品,要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广大网民,而不是一味迎合大众。比如,对于网络流行的哈韩风、哈日风等文化现象,主流网络媒体不能推波助澜,而是要制作既能对青年产生吸引力,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其魅力征服广大网民。
四是要积极配合“走出去”的文化战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要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们必须要制定并完善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优秀的中国文化更具有世界竞争力。而网络文化恰恰是传播最快、范围最广,也最容易产生国际影响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质量直接关涉到中国形象的树立和中国文化战略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有配得上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网络主流文化,以此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吸引世界网民对中国的持续关注。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