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日期:2016-12-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已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2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入世十五周年专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新开放战略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过程”这一主题,并发布了《新开放战略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过程——中国入世十五周年的反思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实现中国和世界多赢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不曾预见的巨大变化,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报告》认为,15年来,中国在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制度改革、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第一,从贸易和国际投资高速发展、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转变等方面来说,中国已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调整。这既是实现从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必由之路,将使我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重要机遇。第二,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打破了外贸经营权的垄断,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金融服务业领域陆续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金融市场的充分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公认的全球性的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给出了一组数据:15年来,中国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从11万亿增长至68万亿,其中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国和世界都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多赢,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也使得全球其他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廉价物美的消费品,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报告》还总结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雷达看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使得传统的东亚网络生产体系和价值链分工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的三角贸易格局,促进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持续增长等,同时也在该地区形成了贸易顺差不断积累的现象。“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是21世纪东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亮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南开大学发展战略部副部长李坤望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世贸组织开始正式运作以来,全球国际分工出现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垂直专业化分工。其重要结果是带动了中间品或者零部件贸易发展,使中间品及零部件贸易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这样一种趋势在2008年之后被打断。“在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贸易下滑17%左右,很多学者称之为‘贸易崩溃’。”
李坤望表示,2011年后,随着经济复苏的开始,全球贸易也开始进入复苏阶段。李坤望预测,当下的贸易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趋势只是暂时性的,不久以后贸易增长速度仍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再恢复原有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认为,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建立公平透明的争端解决机制两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世贸组织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世界没有基本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就会时刻面临着贸易战的局面。”唐宜红说。
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不少与会学者观察发现,目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等多重挑战。而G20杭州峰会上的中国方案,不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从全球治理的角度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智慧”。对此,唐宜红认为,全球治理需要寻求国家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全球贸易治理需要在治理理念上求同存异,拥有不同治理理念的国家的共识是治理成效的一个关键。
雷达认为,一直以来,中国以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先导和中心的总体战略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在倡导和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区域经贸安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面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中国坚持认真、积极回应。
雷达表示,崛起的中国被推到全球治理的前台,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焦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构建提供公共产品,突破了现有规则制定的方法,同时依靠现有机制——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区域的,或者是其他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这一特点是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状况的,是从发展立场出发的制度构建。
记者 张君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