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普及

邓婕、欧阳奋强:《红楼梦》里的“红楼梦中人”

 日期:2023-09-26   来源:晶报APP

  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播出。即便已过去36年,87版《红楼梦》始终是几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87版《红楼梦》承载着亿万观众的集体记忆,也镌刻下演员们的高光时刻。9月24日,深圳市民大讲堂邀请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王熙凤扮演者邓婕,分享《红楼梦》从书本搬上荧幕的创作过程,以及作为演员,他们是怎样去理解《红楼梦》中的角色。

  

  让中国的四大名著走进荧幕

  “因为电视剧的篇幅可以比较长,像《红楼梦》这种大部头的名著,是非常适合用这种形式来做的。”邓婕提及当时电视剧是作为一个新事物出现在人们眼前,整个剧组都是在做一种新的创作形式的尝试。“《红楼梦》是1987年5月播出的,至今应该是有36年。从它的筹备到播出,王扶林导演用了8年的时间。大家都知道是3年的拍摄,但是从前面的准备,进入拍摄,就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通过文化的开放,了解国外各种新鲜的艺术形式,让大家知道了为之一亮的一种新的表达故事的形式就叫‘电视剧’。”

  欧阳奋强分享,导演王扶林去英国访问时,看到英国的电视工作者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用大众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王扶林回来后就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名著,“他想我们的四大名著有没有可能用电视的艺术表达搬上荧幕。后来中央电视台经过慎重地考虑,首先选择了《西游记》和《红楼梦》,相继把我们的四大名著搬上荧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名著通过大众传播的艺术形式传播出去了。”

  海选“红楼梦中人”

  “大家肯定现在对‘海选’这两个字都特别熟悉了。实际上海选是从《红楼梦》开始的。”邓婕分享,《红楼梦》剧组成立后,就成立了选演员的小组,每组大概 3 个人,这 3 个人就去全国各个院团选演员,去过四川、江苏、云南等多个省份。

  邓婕说负责选演员的工作人员都熟读《红楼梦》,对书里每个人物大概都有自己的一个想法,也有自己的理解。有个工作人员去到四川后,看见在川剧院工作的邓婕,问她是否对《红楼梦》感兴趣,“我当然有兴趣,然后我就去试镜了。当时面试的老师打量我,觉得我演小姐不够斯文,演丫鬟气质又大了一点,他一时想不起来让我演什么,要我自己选一个,我选了尤三姐骂贾琏那个片段,录了一小段。”王扶林看到之后就说邓婕可以演王熙凤,邓婕就去到了《红楼梦》学习班。

  

  欧阳奋强也在现场分享了他是如何进入《红楼梦》剧组的。欧阳奋强提到王扶林导演的选角标准:“他不选明星,不选演员,他要选‘红楼梦中人’,要长得像《红楼梦》。我们读者看了小说以后,脑子里面想象那个人物形象,他选的人物就尽量往读者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靠。”他说当时贾宝玉的演员一直未定,是在邓婕的推荐下,他见到王扶林导演。王扶林看到欧阳奋强的外形,又考虑到他当时是峨眉剧团的演员,让他去试妆,结果就定下来了。

  成为“红楼梦中人”

  邓婕表示初读《红楼梦》书籍时有些桥段和角色并没有参悟得很透彻,但因为拍摄《红楼梦》,剧组开设了学习班,“上午有一个时间段就是听红学家讲课,给我们讲过课的老师,有王昆仑,有周汝昌、冯其雍、蒋和森、邓云乡,全部是大家。”邓婕说虽然有读过原著,但听大师们讲过后,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她对人物的理解更加丰满。

  “王导说你不懂《红楼梦》,我请专家教你《红楼梦》。你不懂琴棋书画,我会找顾问,找专家辅导你的琴棋书画。但是首先你的外形条件得像‘红楼梦中人’,这个很重要。这是他第一次的大胆尝试和决策,但是当时他的决策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觉得很业余,没有按照艺术规律来办事。”

  

  欧阳奋强回忆他去学习班时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看夕阳下的夕阳透过窗户射进来一束阳光,只见一个女孩长发飘飘的,端着一个水桶对着我就迎面而来,缓缓地走来。我一看就想起了小说里面塑造写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那一看就是林黛玉呀。”

  不忘《红楼梦》

  邓婕说有时候想起自己拍过《红楼梦》,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也觉得很幸运自己拍过的《红楼梦》陪伴过几代人。“其实我觉得每个角色都在于怎样去创作,用演员的话说,我要怎样演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演绎,发挥演员自身的特性,去诠释好这个人物。”她感慨 87 版《红楼梦》陪伴过几代人,对于演员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足以回味多年的经历。

  欧阳奋强说起他对《红楼梦》的感情:“在这样几代的传播过程当中,它已经拥有了上亿的观众和‘红迷’,来喜欢87版的《红楼梦》,而且也是非常非常热爱我们的。我想那么多的‘红迷’都能热爱你的贾宝玉,难道你自己不去热爱它吗?第二个,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这份荣誉的。所以我觉得非要反过来讲,你要去珍惜它,而且第二个是感恩,感恩《红楼梦》。”

  来源|晶报APP

  记者:徐黛茜

  编辑:陈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