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管为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日期:2023-07-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展览会上,参展人员体验5D沉浸式VR骑行畅游绿道上的公园城市。
新时代的城市管理展区展示深圳市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经验与探索。
半城半绿、四季花开,山海城相依。 千座公园融入城市,三千余公里绿道连接生活。 这里是深圳。一座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深深追求美丽宜居、永续发展的城市。 在昨日拉开帷幕的全国首个以市容环境产业为核心内容的展览会——2023深圳(国际)城市环境与景观产业展览会上,新时代的深圳城市管理主题展区展示了深圳城市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建设“城市公园”到打造“公园城市”,构筑山海连城,用绣花功夫树立治理标杆,演绎城市管理新精彩,绘出美丽深圳新画卷。深圳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城市景观精彩纷呈,美丽环境成为深圳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环境卫生: “最干净”擦亮城市环境新名片 过去十年,深圳致力于解决环卫管理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环卫改革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打造文明洁净城市。 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成、运行龙岗、南山、宝安三大能源生态园。园内科普展厅、咖啡馆等设施对市民开放,花园式能源生态园让“邻避设施”变身“网红打卡地”。 构建全过程、全品类分流分类体系,在全国“四分类”的基础上,深圳建立完善玻金塑纸等九大分流分类体系,不断推动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2022年,全市厨余垃圾分类率提高至27.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7.2%。 大力推进环卫作业清洁化、新能源化、机械化,截至2023年5月,全市适宜机扫的市政道路机扫率提升至98%以上,推广LNG和氢燃料垃圾转运车,环卫新能源车占比达87.8%,位居全国前列。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率先将17类行业公厕全量纳入、统筹管理,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市开放的公厕数量由不足800座增加至目前的4506座,累计新改建公厕3700余座,一座座设计新颖、环境优美、人性化设施齐备、智能化+科技范的公厕亮相深圳街头。 此外,深圳市城管部门在考核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如全国首创“环境卫生指数测评”等,按照“席地而坐”的要求,给市民游客营造干净整洁的“深圳印象”。 园林绿化: “公园里的深圳”成为城市园林新样态 十年来,执绿色“巨笔”,绘山海“画卷”。举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深圳建设迈入新阶段,山海连城蓝图正在变成现实,构筑诗意栖居幸福家园。 到2022年底,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拥有1260座公园。同时,深圳大力推进公园融城,打造复合型、生活型、生态型公园,在公园广泛设置轻餐饮等便民设施,建设运动设施或场地,推出公园消费市集,举办公园文化季活动,高品质花市花展让城市生活更多彩。建立公园服务“微门户”,实现公园“一网查询”,市民可获得的公园生活品质更高、服务更好。 全市绿道总里程达到3119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其中,构建了约一千公里的亲自然远足径郊野径体系,走近自然、走近郊野,享受自然生活的市民越来越多。这一条条“绿色丝带”串联起深圳的山、林、城、湖、海、河,展现山海连城“魅力深圳”。 除了“出圈”的公园、绿道,满城翠绿、四季花开的深圳也常常在网络“刷屏”。深圳科学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夯实城市绿色基底,营造大尺度花景花境,为城市增添靓丽色彩。建立全市园林绿化树木管理系统,截至2022年底,系统已录入全市道路、公园和小区绿地超过290万株树木的信息。 市容市貌: “美丽深圳”展现城市街区新风貌 十年来,深圳以绣花之功破瓶颈、攻难关,以综合治理创造魅力家园。 深圳城管部门不断提升道路照明建设品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亮灯率和设备完好率达99%以上。构建低碳环保照明环境,全面推广实施LED路灯节能改造,节电率超50%。努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灯光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了深南大道、福田中心区和深圳湾广场“一线两点”夜间景观。建设了福田中心区、南山后海中心、宝安中心等核心区楼宇联动灯光表演。2020年起,每年举办光影艺术季,以光影艺术作品展陈、光影表演等方式,助推夜间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美学。2022年,深圳兼顾城市化发展和暗夜保护,启动大鹏星空公园建设,创建国际暗夜社区。如今的夜深圳不仅能看到炫酷璀璨的灯光夜景,还能在中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浪漫数星星,光影艺术也走进了市民生活。 深圳以“微改造”的形式持续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历时三年,到2020年,153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完成。此外,以长效治理思维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管理、提升品质,平衡城市秩序和活力需求。 综合执法: “规范有序”彰显市容监管新气象 作为全国城管综合执法改革的发源地,深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顽疾难题,深入推进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铸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执法队伍。 全国首创“律师驻队”模式,全市74个街道执法队聘请常驻律师,规范监督执法行为,提供法律服务支持,被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向全国推广经验。 创新建立“市容巡查勤务模式”,以街道为单位,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片区,巡查队员下沉社区,对市容环境“全天候”“全覆盖”动态巡查监管。 全面推进执法队伍“三化四有”队建模式,通过立制度、建标准、抓规范,锻造执法队伍新形象,着力打造“人有精神、事有规范、权有约束、责有担当”的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管理服务: “智慧城管”点燃精细管理新引擎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管10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在2006年建成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并不断积极探索智慧城市治理新路径。 2020年7月,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一个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深圳智慧城管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搭载了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视频联网平台、智能考评管理系统等10个共性支撑平台和智慧环卫、智慧执法、智慧养犬、城中村综合治理等9个城管业务应用系统,极大推动了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为了给市民带来更好的城市服务,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以“美丽深圳”微信服务号为窗口,打造最贴心的“城市管家”,让便民服务“一键达”。目前,“美丽深圳”微信服务号已推出公园、绿道、养犬、厕所等8大类29项服务。 共建共享: “交响乐”奏响城市管理新格局 深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聚焦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和市民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推动城市管理从“独奏曲”向“交响乐”转变。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建立了“美丽深圳”志愿者、“美丽深圳”文明使者、“蒲公英”志愿讲师三支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城市管理领域的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公众参与活动,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如“垃圾不落地”、“关爱环卫工人”行动等。 全国首创自然教育新模式,在全社会广植“绿色基因”。目前,已在深圳湾公园等公园内建成38个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仙湖植物园3位专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苔藓科普教育跨入世界前沿。 创新推出社区共建花园计划。截至2022年,已建成社区共建花园360个,直接参与群众近万人次。共建花园成为深圳社区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典型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