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如何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落地?进一步加强对话合作平台机制建设

 日期:2021-12-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策略,这让港深两地智库专家都感到十分振奋。专家们认为,要推动发展策略的落地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话合作平台机制建设,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务实的措施以及更明确的路线图及时间表,推动深港两地加强对接,协同发展。

  跨越港深行政界限构建完整科创产业生态系统

  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港深合作策略规划顾问凌嘉勤教授在介绍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时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提出,是香港特区政府大幅度跨越了港深两地的行政界限,将发展的视野拓展到整个大湾区。而北部都会区的愿景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北部都会区的区位优势是与深圳接壤,港深融合发展将成为其发展的助力。其次,在产业方面,是利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科产业生态系统;第三,将北部都会区发展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与维港都会区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香港北部都会区是着眼行动的‘行动纲领’!” 凌嘉勤表示,北部都会区规划具体提出了45个行动项目,并把45个行动项目整合成为10个重点的行动方向。包括兴建港深西部铁路,连接洪水桥和前海,扩大洪水桥新发展区;构建香港矽谷-新田科技城;罗湖/文锦渡综合发展枢纽等。

  其中第九个重点行动方向,是改革行政机制与工作流程,提出设立一个高层次的政府专责机构,统领和指导各相关局署,推进整个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同时提出制订滚动的北部都会区十年建设进度计划,作为所有相关决策的局和部门的基建发展和房屋供应工作目标。

  凌嘉勤表示,在具体的基建方面,港深、有很多跨境合作的经验,如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莲塘口岸等,那么在发展北部都会区的目标之下,两地的合作还可以怎么样改善,如何推动港深实现更好地融合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话合作平台机制的建设。

  立足香港承载力出台策略推进路线图时间表

  香港民智行动设计智库副总监宋恩荣教授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愿景鼓舞人心,但是在推动这一策略时,要关注各方面承载能力问题。

  从铁路建设看,宋恩荣表示,按当前的规划,北部都会区将建设5条新铁路,“明日大屿”将建3条新铁路,北部都会区与南部的海港区来往,也需要1条新铁路。但是香港建设铁路成本非常高,且不断出现超期跟延误的情况。此外,香港建筑业的承载能力很有限,存在建筑工人短缺及严重老化问题。因此,为了开展相关的战略规划,输入大量工人无可避免。这也带来了第二个问题——香港社会设施承载能力有限问题,如果不重视,也将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不能够掉以轻心。此外, 香港也面临着公共财政的承载能力有限问题,因此,相关规划的实施,需要灵活运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及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现在需要明确路线图及时间表,且考虑我们的承载能力。要厘定不同项目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有了路线图及时间表,才能进行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财政估算,才能更好地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宋恩荣建议。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也认为,在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时,在怎么引入内地投资的资本、专业人才、劳动力、建筑公司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些特事特办的做法,才能够真正完成北部都会区的规划。“现在北部都会区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在实践操作落实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希望将来跟深圳协力同心,真正把深港沿‘两湾一河’地区建设好,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核心的产业集聚地。”方舟也期待,到2030或者是2035年的节点能看到一些重要的成果,而在他看来,要实现这一期待,需要特区政府对相关的政策、条例、法律做出一定的修订。

  前海产业智库秘书长罗润华则建议,在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方面,要鼓励市属国企积极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同时,发挥科技及产业化人才众多优势,为香港发展科创及实现“再工业化”提供应用性技术人才及高技术工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用产业互助互补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认为,要落实北部都会区与深圳的对接合作,有三个方向需要深港两地共同探讨。一是两地交通基建的互联互通,包括北部都会区里规划的3条铁路,如何和深圳连接互通,更重要的是人员和货物要有更快、更方便的过关程序。二是两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当前在香港新界北规划建设的不少基础设施跟整个都会区的发展是不协调的,长远来说有搬迁的需要,因此可否参考两地一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三是两地产业发展的互助互补。一个都会区必须要有完整产业的配套,叶文祺建议,港深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展生物科技。他认为,生物科技对香港经济贡献有巨大潜力,但香港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以生物科技为主的产业互补,要通过更详细的时间表和线路图落到实处。

  “建议从三个不同的范畴推动港深生物科技合作,分别是药物及疫苗、基因的检查和诊疗,还有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建议没在河套统筹,实现从药物研发到生产及上市全阶段全流程合作。” 叶文祺说。

  广深专家共同探讨跨境生态保育研究和合作

  香港集思会原顾问刘励超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引起了香港社会热烈讨论。而他也非常高兴看到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提出收回面积多达700公顷的私人湿地和鱼塘作为保育及生态、康乐和旅游设施用。预计北部都会区将来总的湿地及海外生态保育系统的总面值约6000公顷,不但为在北部都会区及其他地方工作和居住的人提供户外的康乐资源,让北部都会区具备宜居宜游的环境,更会惠及全港的市民。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要加强与包括深圳在内的广东省进行跨界保育合作,包括打造深圳湾红树林、大鹏湾生态康乐旅游圈、生态走廊等,希望早日落实。” 刘励超说,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的有关保育和缔造生态、康乐、旅游空间等14个行动项目中,至少有5个涉及跨境研究和商业合作,但是在如何成功落地中,有不少技术层面的问题。希望港深双方专家共同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和落实措施,为建设更绿的港深尽一份绵薄之力。